台灣爛尾樓越來越多,房價為何依舊居高不下?胡偉良曝3大關鍵原因,難怪房價難下跌

2025-06-09 15:36
胡偉良表示,政府若沒有改善房市相關政策,未來的房市將從「冷」轉為「凍結」,產生社會與金融層面雙重風險。(資料照/洪煜勛攝)
胡偉良表示,政府若沒有改善房市相關政策,未來的房市將從「冷」轉為「凍結」,產生社會與金融層面雙重風險。(資料照/洪煜勛攝)
目錄

當前台灣房市面臨罕見的多重壓力:民眾信心下滑、買氣急凍、建商觀望、案場停擺,甚至浮現「爛尾樓」蔓延的警訊。政府政策長期重需求、輕供給,又受限選舉考量,導致對房市病灶誤判,採用錯誤處方,既壓不下房價,也壓垮了開發能量。若無立即調整政策路徑,未來的房市將從「冷」轉為「凍結」,產生社會與金融層面雙重風險。

一、真正壓抑房價的不是打炒房,而是「規模化供給」

政府過去試圖透過加稅、限貸等方式「打炒房」壓抑價格,但卻未解決老屋過多、新屋不足、施工成本高企的根本問題。事實上,房價居高不下的主因之一,就是都市土地開發與住宅供給無法「規模化」運作:零碎街廓、社區難整合 → 使建築規模過小,單位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平台統整 → 每案皆從零開始,增加行政成本與時間成本

缺乏標準化施工與大量採購 → 難以形成規模經濟,無法壓低建材與工料價格

而一旦都更、危老與新案推動能規模化,便可透過工地集中、工法模組化、材料量化採購、設計標準化、金融資源專案化等手段,大幅降低開發與施工成本,進而真正讓房價有下修空間。

二、金融限制與行政低效,讓市場失去規模化的動能

目前建商遭遇的最大瓶頸,是來自於政府層層管控與信貸緊縮:

央行對建商貸款設「信貸集中度上限」導致資金斷鏈,無法啟動大規模整合案。

多數都更案因無法先取得融資,只能等待地主100%整合或政府審議通過,嚴重壓抑初期推動動能。

行政程序(如建照、使照、容積審議)過長,使建商與地主失去耐心與信心。「限制規模化」與「打擊大型專案」,直接讓許多潛在具效率的整合案胎死腹中,封殺了房價下降之路。

三、爛尾樓蔓延是市場機制破裂的警訊

近期市場浮現多起「爛尾樓」事件,從未完成交屋到停工解約,其成因多與以下因素有關:

.預售銷售不佳 → 金流不足

.營建成本飆升 → 無利可圖

.無法取得銀行貸款 → 停工斷鏈

這些現象反映的不只是個案風險,而是整個房市資金流、行政效率與信心體系的崩潰。若不藉由制度性改革重啟信心與規模化能量,未來恐將看到更多社區殘破、建商倒閉、買方無家可歸的情形。

四、政策建議:以「規模化」、「金融鬆綁」、「程序簡化」三箭齊發

1. 鬆綁金融限制,支持規模開發

放寬都更、危老、社會住宅開發案的信貸集中度限制。

建立「信貸白名單」,讓符合條件的規模案優先獲得金融支持。

政府可成立開發保證機制,保障初期整合期間的融資安全。

2. 建構規模化都更平台

由民間主導、政府授權,建立「都更協力平台」,整合資訊、住戶意向與建商資源。

建立模組化設計與施工標準,提高個案效率與品質。

擴大統一採購、標準化建材規格,創造議價空間,降低建築單價。

3. 行政流程數位化與時限化

都更案審查應納入數位審議平台,公開流程與進度。

設立行政審議完成時限(例如6個月內完成評定)。

對已達一定同意比例或具社會迫切性的案子,給予審查優先權、並縮減、簡化、或審外審查行政文件(如都更同意書)。

胡偉良觀點:解決供給結構與成本問題,才是真正的「房價對策」

品嘉建設胡偉良認為,台灣房市不能只靠政策喊話,更不能只靠打壓投資與抑制需求。在高屋齡、高成本、低信心的三重壓力下,唯有大幅提升供給的規模、效率與品質,才能穩定房價,滿足剛性需求,避免房市逐漸走向失控邊緣。

政府若真心想穩住房市、穩住社會、穩住選票,現在正是重設政策方針、回歸理性治理的最好時機。從支持規模化做起,才能真正實現「讓民眾買得起、住得好」的承諾。

文/胡偉良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荔枝一天能吃幾顆?農業部揭秘:一天吃超過「這數字」,小心上火流鼻血
不只泌尿道感染!超過6成人有「洗澡尿尿」習慣,醫示警嚴重後果
Uber併購台灣本土大車隊!13年品牌走入歷史,未來營運布局曝光
怎麼用ChatGPT做簡報?4步驟快速整理美編!從無到有不用半小時
一文看懂》煙霧彈催淚彈齊飛,川普下令國民兵進駐—洛杉磯究竟發生什麼事?
【Toyota豐田汽車】從織布機到全球汽車龍頭,大和巨匠對品質的百年追求,連日本天皇都買單的皇室用車!
傳性騷者通過「教育考試後免罰」?衛福部長邱泰源駁斥:絕無此事
如何讓發票容易中獎?財政部揭密:用「這1招」,中獎率提高8成!很多人都不知道
用ChatGPT排行程指令教學!4步驟搞定機票/景點/飯店,再也不怕自由行很麻煩
貨櫃航運利多不漲?萬海跌回兩位數、陽明破季線,3大關鍵曝光
加護靈穩定緩釋專利抑菌氣體,獲SNQ國家品質標章防疫產品類認證
台灣人「迷上1料理」瘋狂開店!他預測:爛大街全倒光…超多業者會關門
LINE Bank投資平台首創ETF 從IPO申購到掛牌後單筆及定期投資買賣完整串接服務
中國信託銀行美元優利定存強勢登場 新財管個人會員專享最高年息5.2%
季凡觀點:穩定幣是美國的新金融國力?
酒店妹遭「暴揍壓海裡」溺斃花蓮海岸!同行男「殺人20分鐘」死亡實錄全被拍
知本塞車惡夢!斥資1.4億「龍馬大道」通車,四線道直達溫泉區門口
花蓮家暴通報率三年翻倍!縣府揭「驚人數據」背後真相
台積電睽違3個月重返千元!一人帶動撐腰全台股 指數大漲129點
中國倫敦大使館計劃惹怒白宮 美英情報同盟恐現裂痕
花蓮智慧站牌「被消失」 是這原因遭停用
地瓜別只知道放烤箱,內行教1招「免開火甜度升級」,口感綿密鬆軟不濕爛
比冷氣定時、舒眠模式更省電!日空調大廠按1鍵「體感溫度秒降2度」,開整天電費不暴增
「這東西是不錯,但我們沒那麼多錢」 共和黨前佛州州長警告川普政府擴張赤字後果
擔心勞保勞退不夠用?勞動部教1招「退休金放大兩倍」!月領4.5萬養老金到身故
男性HPV感染率更高!公費疫苗9月起納國中男生 男女全面接種領先東亞
台灣知名車隊被Uber併購了!全台叫車市場大洗牌,收購進度曝光
洛杉磯拒絕配合聯邦執法 這個聯邦政府部門宣稱要搬家
頂客族遺產只想給配偶繼承!律師教1招對抗特留分,兄弟姊妹一毛都分不到
暑假旅遊注意!6家旅行社被廢止執照,觀光署:連保證金都付不出來
金價概念股漲幅是金價的兩倍,是超漲還是補漲?
台灣1產業快崩壞!「6家廢照、23家解散、18家停業」,下個月恐難過了
減稅像共和黨,花錢卻像民主黨!美銀最新報告辣評川普 ​​阮慕驊嘆:誰存錢誰傻
一小時擁抱夢幻「宮古藍」 星宇航空8月22日起直飛宮古島 開啟奢華旅宿與絕美景致交織之旅
EVOASIS 超充站點破 102 站!限時回饋 102 元,雙北新站即將登場!
【試駕】時間淬釀 Mazda CX-5 20S淬鍊版香醇迷人
不只花椰菜!醫師推「5大防癌蔬菜」,這招降肺癌風險高達51%
台中婦科名醫「看診襲胸」問人妻:乳頭會不會漲?性騷屬實「他仍正常看診中」
就算川普取消關稅,也救不了經濟?大摩解析全球景氣,最大受害者是它
中國「不給進口」以為會餓死…他們竟成功去中化!改攻4市場暴賺百億元
相撲力士也驚呼!大啖墾丁美食,熱血挑戰香蕉船
不是保全、清潔工!60歲父親想重返職場 網友最推「銀髮族工作首選」曝光
「堂堂行政院長講話像幫派幫主」 黃國昌再批卓榮泰:違法濫權莫此為甚
好市多1生食級商品驚見黑綠色斑點!過來人嚇喊「變質了」:它要嚴格冷藏
陸配繳納除籍證明大限「到此時」,3千人當心被註銷台灣身分!
歐洲自駕法規重大鬆綁? 歐盟可能為避免關稅讓特斯拉FSD上路
雲林斥資3500萬打造「叢林風」親水公園開放,大小朋友準備濕身
傳產慘遭中國內捲殺戮如何翻身?謝金河點名台塑、台玻:突圍機會來了
知名電視台66年來首見赤字!天王男星涉「性侵女主播」牽動高層,鉅額賠償恐破產
台灣統包龍頭股價大暴跌!「196億工程款收不回」,擁80張老股東:損失空前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