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節食減肥卻屢屢失敗,該怎麼辦?不妨試試這個方法: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2019-02-23 09:00

? 人氣

你身邊有沒有那種似乎永遠不會變胖的人,他們從來都不會虧待自己,也不會只吃一顆水果代替晚飯。更讓人眼紅的是,他們似乎總是想吃就吃,吃之前也不會去看這個食物有多少大卡,吃完這個我今天還剩下多少卡路里可以吃。這些人總會被問:你是不是怎麼吃都不會胖呀?他們會眨眨眼睛說:「是呀,怎麼吃都吃不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你也可以變成這樣的人。

考慮到小伙伴們太想知道究竟如何才能「變瘦」,我們先把終極秘訣放出來: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吃多少。但最重要的是,要去體驗自己身體的感受。

等等,先不要急著關了網頁然後大罵我們,你可能對這段話有很多疑問或者嗤之以鼻,請繼續往下看。

有人會說:我身邊的XXX,堅持低糖低脂飲食,每天做有氧運動,真的瘦了5kg,人家靠傳統減肥方法瘦下來了啊。是的,攝入小於消耗=變瘦,這一道理誰都能明白,每個人都知道那些老生常談、「少吃」原則,但大多數人很難做到,因為它不是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

為什麼節食通常會失敗?

首先,飢餓是一種動機明確的心理狀態,它更像是一種情緒。它難以控制,甚至會改變我們的感官知覺(比如餓的時候覺得自己變瘦了,一旦吃飽又覺得自己胖回五斤)。

當我們去節食,去「控制」飲食,去計算糖分和卡路里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壓抑進食的慾望。如果你是一個意志力堅定,對自己「心狠手辣」的人,你或許可以節食一周,一個月,甚至一年。但你一輩子都要這樣過嗎?

飢餓是一種動機明確的心理狀態,它更像是一種情緒。它難以控制,甚至會改變我們的感官知覺。(圖片由簡單心理提供)
飢餓是一種動機明確的心理狀態,它更像是一種情緒。它難以控制,甚至會改變我們的感官知覺。(圖片由簡單心理提供)

食慾的報復

我們飢餓的情緒由大腦控制,下丘腦中含有的傳感器會探測血液中脂肪、蛋白質和糖的水平。基於這些數據,神經迴路培養起了我們的飲食習慣。我們的身體系統會學習、預設,然後調節我們的進食,這些操作都在後台進行,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去干涉,但通常都沒什麼好結果。被壓抑的進食慾望可能會瘋狂地「報復」我們。很多人晚上12點的時候餓了,想吃點東西,但還是強行忍住。結果半夜兩點被餓醒去煮了泡麵吃。這就是進食慾望對我們的報復。

我不是在否認傳統減肥法,如果你少攝入卡路里,當然能瘦。但刻意試著減少攝入,很有可能適得其反。幾乎所有節食的人都會經歷報復性暴食,你會在某個時間點突然不受控制的大吃特吃,吃的量甚至遠超你的胃可以承受的範圍,而節食導致的心理掙扎也可能引起了日後的增重。

除此之外,運動也不是減肥靈藥。運動之後可能引起一種微妙的飢餓情緒,你吃的零食可能多了一點,飯量也漲了一點,而且你還會以「我今天運動了,吃一下也沒什麼關係吧」的理由來安慰自己,一些人為了減肥去運動,通常只是讓他們吃的更心安理得一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