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王國」名號享譽國際,台灣如今「食安信任」全面崩盤

2018-09-24 10:00

? 人氣

編按: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在現代國家是相當重要的議題。長年來,台灣有多項產品時常傳出食安疑慮,最為人所知的,就是當年的劣油風暴,讓台灣人對食品生產商人失去極大信心,下列一連串的食安信任調查,試著找出問題的癥結,讓我們好好檢視這個「美食王國」讓人「不敢再吃」的原因。

台灣食品業自2013年大統長基混油事件爆發後,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導致民眾對政府和食品業者幾乎信任崩盤,台灣「美食王國」的招牌因而蒙塵。《食力》於2018年8月22日至9月2日舉辦「食力調查局!台灣食品業信任大調查」,共回收1712份網路問卷。調查發現,這5年來,雖然政府力求落實食安政策,業者正在加強自主管理,但問到「您是否信任台灣食品業?」,仍有42.6%民眾回答「不信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各類食安問題連環爆 民眾對加工食品不信任度近4成

台灣一直未能妥善解決食安問題,消費者只能邊吃邊罵。問及「哪種類型食品您覺得最不能放心食用?」,民眾對於各類加工食品的不信任度分佈相當平均,介乎30%~37%,最不信任的品項依序為蔬果加工、食用油、水產食品、調味品、烘焙食品以及肉品。據《食力》總計,2013至2017年台灣至少發生113起食安事件,即平均一個月食安出包1.83次,而且問題食品範圍極廣,所有產品種類無一倖免,民眾難免生起「到底有什麼能吃」的疑惑。

其中信任度最低的品項是蔬果加工(37%)和食用油(36.8%),前者經常出現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後者更是引發食安風暴的主角,繼2013年大統長基混油事件,翌年多家食用油廠商被揭發違規經營,包括當年最轟動的強冠劣油案,重創民眾對國產食用油乃至整條食品供應鏈的信任,到現在尚未恢復。

乳品、包裝茶較少食安出包 最受消費者信賴

值得注意的是,乳品和茶品類最受消費者信賴,其民眾信任度分別是54.1%和35.3%。歸根究底,除了是這2個品項的出包頻率較低,相關企業的品牌形象也相對正面。以發起酪農產業改革的鮮乳坊為例,強調公平交易、乳品安全和產業永續等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即「社會企業責任」)議題,整合本地小農的資源,提高生產品質,也帶動民眾對於乳品的信心。

信任度第二名的茶品,包裝茶鮮少有食安事件發生,此外,茶類也是手搖飲中最受歡迎的品項,雖然過去曾檢出農藥超標的產品,但違規事件相較於其他類型的食品並不多,而且手搖飲熱潮從未消退,消費者對茶品依然維持著一定的好感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