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元年」喊了16年,台灣足壇真有辦法「職業化」嗎?內行人道出遲遲難以推動的內幕…

2018-05-09 11:54

? 人氣

儘管台灣近年來足球排名有所提升,但實力和參與度仍和其他國家有一大段距離。(圖/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CTFA@facebook)

儘管台灣近年來足球排名有所提升,但實力和參與度仍和其他國家有一大段距離。(圖/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CTFA@facebook)

世界盃足球賽6月在俄羅斯登場,足球熱將再度席捲台灣,儘管台灣近年來排名有所提升,但實力和參與度仍和其他國家有一大段距離,體育署喊出足球職業化立意良善,但過去許多目標都淪為口號,不免讓人想要問,這次準備好了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02年日本、南韓共同舉辦世界盃,掀起亞洲足球熱,時任總統陳水扁喊出「足球元年」,但淪為空中樓閣,未見具體實績。直到去年開始,台灣在國際賽開始贏球,從2016年的最低排名191名,到今年4月中旬上升到121名,創下史上新高,台灣足球運動終於有起死回生跡象,也讓足球職業化呼聲再起。

15年前,台灣足壇首次喊出足球要「職業化」的聲浪,多年下來始終原地踏步,中華足協理事長、同時也是甲組球隊航源FC老闆林湧成一句話點出問題癥結:「我們沒有家。」

究竟是沒有球員問題比較大,還是沒有場地才是主因,林湧成坦言:「球員我們不擔心,台灣踢足球的人很多,滿地都是珍珠,只是沒有人去挖掘,場地問題才是球隊老闆無法克服的難題。」

林湧成口中的場地問題,不是狹義地指比賽球場,而是可以當成訓練基地、甚至培養足球人口與市場的一個「家」。

「要成立一支球隊,你最優先考量的點就是訓練場地在哪?」林湧成表示,擁有了比賽場地、訓練基地,才能帶動其他的周邊效應。

知名球評李弘斌也直指,沒有場地是台灣足球邁向職業化的一道緊箍咒,「球場的造價金額太高,就像中華職棒各隊也只有認養球場,如果沒有政府挹注資源建設,企業家不太可能花錢自己蓋球場。

目前全台符合國際規格的足球場,僅有台北田徑場與高雄的龍騰體育場,其他包括新莊體育場、竹北第2田徑場、長庚大學足球場等世大運比賽場地,都有些許瑕疵,包括發電照明設備、選手更衣室不足、缺乏觀眾看台等。

這些問題,體育署署長林德福也很清楚,因此在政院的前瞻計畫中有新台幣24億元經費,未來將在全台6地興建或改善球場的硬體設施,在體育署藍圖中,初步職業足球隊的規模,也就是設定在6隊。

「未來這些場地,不光是用來比賽、訓練,我希望它能變成區域的足球發展中心,甚至成為一種經濟聚落。」林德福說明著腦海中的足球藍圖。

「職業足球聯賽採取屬地主義,台灣每個地區都有它獨特的一面。」林德福解釋,未來的職業足球隊,將可結合區域特色和觀光特產,不論主、客隊出賽,還能藉機行銷當地農特產,每到比賽日,能聚集人潮帶動周邊產業。

「如果不是比賽期間,場地可以活化,不僅可做為當地國、高中與大學的訓練場地,家長帶著孩子去這些空地玩,看到球隊在訓練,就有可能看出興趣,進而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看比賽,這些都是未來職業足球的幼苗和市場。」林德福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