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華街頭到林懷民接班人!昔日七逃囝仔成藝術總監,道出「雲門精神」如何領他走出逆境

2017-12-28 09:00
林懷民宣布退休後,鄭宗龍成為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接班人,從萬華街頭到如今的成就,中間想必經歷了不少波折。(圖/WE PEOPLE提供)
林懷民宣布退休後,鄭宗龍成為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接班人,從萬華街頭到如今的成就,中間想必經歷了不少波折。(圖/WE PEOPLE提供)

翻開鄭宗龍的簡歷,從萬華街頭到雲門舞集,人生經歷洋洋灑灑,如江河奔瀉。現在,他已年過四十,學會與時間和平相處,並專注於每個當下。平日過著繁忙而穩定的排演生活,週末時就在閱讀和植栽裡度過,由日常培養出堅韌的耐性,支持他成為雲門2的靈魂支柱。

2002年鄭宗龍以舞者身分加入雲門舞集,在羅曼菲的鼓勵之下開始編舞創作,十二年後他從林懷民的手中,正式接下重責大任,帶著兩位老師的信任與期盼成為雲門2的藝術總監。鄭宗龍不負眾望,賦予了這個年輕團隊和雲門舞集截然不同的全新姿態,率領《十三聲》、《來》、《在路上》等作品躍上國際舞台,國內外媒體及舞蹈評論家們都不吝讚譽,有人說他舞得精煉、淋漓盡致,也有人形容他技術高超、膽識過人,然而,這麼多的聲音都比不上在他遭受挫折、跌到谷底的時候,來自於生命中的兩位貴人,為他點燈、指引方向的一席話。

(圖/WE PEOPLE提供)
(圖/WE PEOPLE提供)

那句溫柔而有力,猶如電流刺進心坎的話

醫院嗆鼻的藥水味和陌生的病床也許可以耗弱她的生命力,卻無法抹去她的溫暖與力量。羅曼菲的轉動讓世界起了漣漪,也在朋友們、學生們的心裡劃下迤邐波紋。那一晚,排練結束後,鄭宗龍奔往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探望,曼菲老師用纖細的雙手攥住他的憂悒,她說:「我給你力氣,我給你力量」。《曼菲》紀錄片首映會後,也就是一個月前,這個故事早已被媒體們大肆報導,但是當我們走進雲門排練廳,近距離聆聽時,才真正地從耳朵進到了心裡面。排練室裡靜悄悄的,眼前的鄭宗龍眉頭微皺,堅定的眼神彷彿走進了回憶的漩渦,而雙手像是要把空氣全都排擠開來似的緊緊握著,「你知道嗎?她生病了,卻甚至比我還有力氣,就這樣掐著我,說要給我力量」。不想面對現實、創作遇到瓶頸時,他時常回想起這份溫暖。逆境原來不可怕,背上曼菲老師的樂觀精神,轉個身,就走出來了。

(圖/WE PEOPLE提供)
雲門2創團藝術總監羅曼菲。(圖/劉振祥攝影,雲門舞集提供)

在雲門跳了四年後,鄭宗龍的脊椎舊傷復發,使他不得不放棄專業舞者一職,轉向幕後編舞工作。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轉換空檔中,林懷民請他當司機,用另類教育替他上了一課,「當時,我開車接送林老師,路途中跟他聊起創作上遇到的困難,還有生活上很多矛盾。我記得非常清楚,下車前林老師說了一句話:『No Fear』。」這句話就像電流般傳遍全身,剎那間,彷彿醍醐灌頂,「我好像又找到了跳舞的動力,拾回遺失的勇氣,雖然不知道要跳去哪,但是因為這句話,我又能往前了一寸」。林老師像盞明燈,用簡短卻耐人尋味的話語給予提點。心靈相通之時,再平凡的一句話也能帶著你一步步向前行。 (相關報導: 林懷民退休後要做的,你一定想不到!45年編舞時光是傳奇,老來「抱負」更叫人吃驚 更多文章

(圖/WE PEOPLE提供)
(左起)林懷民、鄭宗龍、布拉瑞揚與黃翊。(圖/劉振祥攝影,雲門舞集提供)

從老師的影子裡走出自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採訪前,我們榮幸見到鄭宗龍排練的模樣;工作時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我們也不自覺地屏住呼吸跟著投入。只見他又站、又跪坐在舞者面前,身體與身體彷彿就要貼上,隨著舞者的肢體,時而張揚、搖擺與跳躍,時而發出聲響爽快地呼應對方表示鼓舞,同時也看得出來他給予舞者很大的發揮空間。鄭宗龍的完美主義承襲於兩位雲門前輩,不過他笑笑地表示:「只有在工作時這樣啦!態度對雲門是一種尊重,這點我深受雲門影響,但是如果連生活也要求完美的話,就太痛苦了。」他回憶起剛開始創作時,有時候會被自己某個行為舉止嚇到,「突然發現自己怎麼動來動去都是太極,都是武術。我怎麼跳著跳著就變成《水月》去了?又或著『這個片段好像在曼菲老師作品中看過』的錯覺。」鄭宗龍認為模仿是學習的必經之路,我們從老師那裡獲得學習的養分,因此很容易用相同的眼光和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但是當自己有這份感知時,就是改變的時機到了。怎麼把好的東西留下來,把不是『我』的部分剔除掉,是每個創作人都應該學習的課題。

鄭宗龍排練時全神灌注的模樣。(圖/WE PEOPLE提供)
鄭宗龍排練時全神灌注的模樣。(圖/WE PEOPLE提供)
更多文章
《礦業法》審查虎頭蛇尾 徐永明怒嗆經濟部護航、召委邱志偉「可恥」
「想開咖啡店,先拿一百萬來賠」經營美店絕對沒大家想得爽,七年級老闆道破經營真相!
走出追求天賦的三大誤區:興趣並不等於熱情,痛並快樂著才是天賦所在
不工作也能領錢生活!蘇格蘭展開「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 目標:擺脫貧窮
柯南的道具成真了!日本高中生用這些材料自製電動滑板,時速還跟汽車一樣快
南韓人均年所得逼近百萬台幣!2018可望達標3萬美元
不問興趣,只選「最熱門」的科系…他用二戰神風特攻隊歷史,證明「盲目崇拜」把人害多慘
「怎會生出這樣的小孩?」他是兒童職能治療師,同時也是特殊兒的爸爸…
以色列不是「真正的國家」?法兒童刊物惹怒猶太人團體,被迫回收
陸客減少影響400億元產值 明年景氣僅15%觀光業者看好
習近平的「網路長城」到底有多高?中國官方自爆數據、沾沾自喜,全球資安專家卻超驚訝…
重回新聞現場!2017十大事件 我們共同經歷了什麼樣的一年
風評:台灣不能沒有台積電,更不能只有台積電!
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釣竿!一台iPad就能學Coding,14歲日本身障生:夢想成為IT企業工程師
顧爾德專欄:菊姐的包袱與柯P的斷裂
劉曉波、「聯合公園」主唱、《花花公子》創辦人、MLB一代強投哈勒戴……緬懷2017年與世長辭的名人
李榮耕觀點:王炳忠事件的刑事程序相關問題
謝孟穎觀點:當「暴力政府」跨時空打臉,民進黨也成為討厭的大人了!
律師觀點:請警察帶頭守法!23日上千警力強抓台北車站群眾的違法問題
蔡適應觀點:設計力等於國力,政府出版品應重視「設計」
吳典蓉專欄:蔡英文註定是一任總統?
觀點投書:台灣詐騙成風上下交相賊
邱坤良專欄:進出雲門─李道人的老伙子故事
觀點投書:大官少廢話多溝通
觀點投書:對行政法「判斷餘地」之質疑與省思
身邊有人想自殺怎麼辦?希望讓更多人看見這篇內容,卻也希望你永遠沒機會用到
歌舞片再掀高潮!值得走進戲院感受聲光效果的《大娛樂家》,6首經典之作回盪耳邊
曾經叢林大逃亡,也曾對付生化武器的疾病偵探:《對決病毒最前線》選摘(1)
「觀眾都只吃清冰…」NCC推多元付費 系統台憂有線電視產值下跌
「鯨豚觀測員」在船上才能施工 海龍離岸風機案過關
高鐵延伸屏東初評估 500億元省20分鐘、30年都賺不回來
國台辦指曾永權無法赴陸是「阻撓兩岸交流」 陸委會:不容許中方無理干涉
「最帥國家領導人」執政照樣卡關!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2018年考驗重重
林美珠提台鐵排班「合法但不合理」 賀陳旦:工時均依勞動部解釋
「基層員警法治觀念比上級更清楚」民眾帶上警備車於法無據 律師:高層應受懲處
全台516座「蚊子館」8大惡性基因!大數據分析 選舉支票浮濫、公民意識低落是關鍵
新新聞》十大創業楷模禹介民 公司下市人失蹤
香港直擊「上千隻外來種蝗蟲」出沒 疑又是放生惹禍
新新聞》 搜索王炳忠驚動北京 引爆兩岸交火
為護照出包扛責外交部領務局長降調參事,連前領務局長也被懲處
彰化鐵路高架化最快2022年動工
中市環保繪畫比賽 首獎細膩繪出清潔隊員辛苦一面
新新聞》政論節目搶著上 參選人花錢買曝光
抗議沙烏地阿拉伯歧視女性 西洋棋女子世界冠軍穆茲丘克宣布棄賽
防火警釀傷亡 竹市一戶免費補助一顆「住警器」
會勘美濃杉林灌溉問題 高雄水利會將盡速解決
清唱「帥到分手」走音,柯文哲終於可以封麥了!
港台兩大名校以武會友 「城竹賽」跨校際對抗可望成形
聯發科「智能音箱」開花結果 Amazon、阿里巴巴都是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