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第二波對等關稅會不會調到藥品與醫材,至今還是未知數,但各界已是人心惶惶。衛福部長邱泰源今(16)日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現在國內沒有缺藥的問題,但一旦美國調漲關稅,藥品確實有漲價的可能;另多位立委頻頻關心食藥署「必要藥品清單」與健保署「特殊品項藥品」搭不上線的問題,健保署長石崇良則強調,健保署800多項特殊品項藥品就涵蓋食藥署的584項必要藥品,屆時藥價若真的喊漲,有替代藥品的就用替代藥品,沒有替代藥品者就會啟動調價機制。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表示,雖然目前我與美國藥品、醫材相互進出口都是零關稅,但依各界評估,下一波川普還是很有可能會動到藥品關稅,一旦整個供應鏈被波動,不但出口藥品會受阻,進口藥品價格也會喊漲。更甚者,還有可能發生新藥退出台灣市場的情況,衛福部不能沒有對策。
邱泰源說,無論有沒有美國關稅的問題,確保國人用藥不虞匱乏,本就是衛福部平常在做的事,首先《藥事法》規定,藥廠若有供藥問題,至少在6個月前就必須通報食藥署,讓食藥署做前瞻性的處理;其次,藥品若短期因故缺貨,食藥署也有通報平台隨時因應 ;另若關稅增加或任何原因導致藥廠成本增加,業者也可以依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項目及藥品支付標準》第34條及35條向健保署提出申請,就有一個公式可以獲得調價。
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經過盤點,我國使用美國進口藥品的藥證共有216張,其中有60張還在專利期的效期之內,多半都是血液製劑、罕病用藥等,這確實是必須特別注意的,也會和健保署做好溝通。
石崇良補充說,健保收載的藥品品項大約有1.4萬項,其中從美國進口的大約有177項,一年占健保藥費約10%,即大約250億。相對來說,健保1.4萬個品項中大約有83%都是來自國內製造,但價格只占健保藥費23%,堪稱「物美價廉」,所以非常希望鼓勵國內藥廠生產學名藥。
有鑑於此,健保署近期積極推動學名藥、生物相似藥獎勵措施,所以其占比本來是7%,今年(2025)一年下來已提升到13%,接下來還要朝向30%的目標邁進。
石崇良:健保署清單完全涵蓋食藥署584項藥品
至於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則強調,一旦川普關稅導致國內藥品有任何風吹草動,最需要保護的應該是「必要藥品」,即在上萬項藥品中,無如何都不能缺少的藥品。但據她所知,食藥署與健保署都各有一張必要藥品清單,卻各吹各的調,完全對不上。
面對陳昭姿的質疑,姜至剛坦承他只知道食藥署的必要藥品清單共有584項藥品;至於健保署是否有另一套必要藥品清單?有幾項?他的確不清楚。
石崇良則說,健保署沒有「必要藥品」,只有「特殊品項藥品」,共有800多項;且完全涵蓋食藥署584項「必要藥品清單」在內。
石崇良進一步補充,健保署會將所有特殊品項藥品分成「有替代藥品」及「沒有替代藥品」兩大類。屆時國內藥若真的因為川普的關稅政策喊漲,其中有替代藥品的就更換為替代藥品,沒有替代藥品的就啟動調假機制,不會讓國人面臨缺藥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