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為何不穿龍袍、不常說「朕」?你不知道的皇帝日常真相

2025-04-16 13:55

? 人氣

宋朝皇帝不只穿衣樸素,就連說話的方式也特別親民。(圖/取自維基百科)

宋朝皇帝不只穿衣樸素,就連說話的方式也特別親民。(圖/取自維基百科)

提到古代皇帝,許多人會立刻聯想到華麗的龍袍、金碧輝煌的宮殿,以及那句充滿威嚴的自稱「朕」。但你知道嗎?在中國歷史上文化氣息濃厚的宋朝,皇帝的日常形象其實與我們的印象大不相同。不只穿衣樸素,就連說話的方式也特別親民,甚至不常用「朕」來稱自己。這些看似反常的細節,其實正揭示了宋朝特有的政治與文化氣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龍袍不是天天穿!宋朝皇帝的「常服日常」

大多數人認為皇帝總是穿著龍袍,根據搜狐網報導,但在宋朝,龍袍(也稱「衮服」)只會在特定重大典禮如祭天祭祖、國家大典時才會穿上,就像現代人只在婚禮或重要典禮穿正裝一樣。平日裡,宋朝皇帝穿的是風格相對簡潔的常服:戴直腳幞頭、穿赭黃或淡黃色袍服,繫玉製束帶,腳蹬皂靴。這樣的打扮既方便活動,又顯尊貴,充分體現儒家提倡的中庸與節制。

正式場合用「朕」,私下交流用「我」或「吾」

「朕」這個詞,最早是秦始皇用來標榜皇權的專屬用語。但到了宋朝,皇帝們在稱呼上更顯彈性與人情味。他們在頒布詔書、接見外使等正式場合仍自稱「朕」,以彰顯君權神聖;但在與大臣、親人交談時,則經常改用「吾」或「我」,顯得更親切。這不僅是性格使然,更與宋朝「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氛圍息息相關。

出席典禮有專屬裝扮,展現儒家禮制精神

除了常服與衮服,宋朝還有一套極為隆重的「通天冠服」,用於大朝會或冊封儀式。頭戴通天冠、身穿紅金條紋的綢緞長袍,腳穿黑色禮鞋,從頭到腳皆講究細節與規矩,展現宋代禮制的嚴謹與對傳統的尊重。這種服飾也正體現儒家重禮精神,非重大場面絕不輕易穿上。

資料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李伊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