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課徵145%關稅,中國對美國商品課以125%反擊,美中關稅戰愈演愈烈,前國安會副秘書長何思因15日指出,中美戰略對抗會有三種可能:一是老死不相往來,這是最糟的狀況;二是美國退回到「解放日」之前,這也不太可能;三是美中之間透過談判來解決,中國需要外貿來拉動經濟成長。何思因指出,北京在賭美國期中選舉,如果「不確定性」持續拖下去,將會衝擊選舉結果。
「我們活在當下,恭逢其盛,遇上了1945年二戰以來的大轉變!」台北論壇執行長、《霸權貨幣的地緣政治課》作者何思因,透過聯經出版15日的臉書直播,「這是戰後80年來國際政治、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的大轉變,最近陷入高度不可知的未來。」
政策反覆與訊息混亂,全球無所適從
川普提出「對等關稅」政策,美債、美元出現巨大變動,以美國為主的國際政治貿易金融體系出了問題,波及到每個不同國家,當然包括台灣。何思因最近聽到一對母子的對話,母親跟兒子說:「我的股票漲回來了。」兒子反問:「你還敢買嗎?」母親回說:「營業員叫我不要買了。」台灣正面臨國際經濟局勢驟變、未來高度不確定性的挑戰。

何思因說,川普要增加這麼多的關稅,其來有自,美國在國際貿易累積巨大赤字,包括貨品和勞務約9000多億美金,長年累積下來的貿易逆差,造成國內產業空洞化,全世界製造業轉移到中國大陸,佔全球33%左右。川普兩次當選是靠不滿意的情緒上台,2016年總統大選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也不想有「自由貿易」。美國在全世界進口大於出口,認為美國被世界各國吃定。
何思因指出,美國川普政府的計算有問題,不只企鵝島被徵稅,也不只是美國把貿易逆差看成「兩兩逆差」,而不是從「全球角度」,如新加坡、荷蘭等港口的商業利益,美國享有巨大的順差。關鍵在於,決策充滿不確定性。川普課徵對等關稅之前,先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鋼鋁徵了25%,4月2日「解放日」要課對等關稅,4月9日又縮回去,暫緩90天,結果,美國鄰國兼盟友的加、墨兩國成了冤大頭。
何思因說,美國商務部說要豁免,川普又說沒有要豁免,各個管道釋出的訊息不一致。比如說,「你的盟友突然來了一拳,盟友又說暫緩,隔了90天後再說,但已挨了一拳了。大家不知道如何避險,不知道90天後,情況會變成什麼樣子。」因此充滿了「不確定性」。

美債波動劇烈,動搖美元避險資產地位
他指出,從4月2日到4月9日,短短一周這段時間,美債市場發生很大的變化,過去美元是國際金融的基礎,美國聯邦政府的公債,債券市場是全球市場的基準點,被認為風險上最低的,近乎零風險。過去發生金融危機,會去購買美債這個避風港。然而,這次美股大跌,很多人拋售債券,30年公債殖利率上漲了0.7%,包括個人汽車、信用貸款都受到影響,國際金融體系變得很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