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球觀點:蔡總統看商展,請看門道

2018-07-25 06:40

? 人氣

蔡英文總統出席「2018台灣生技月暨生技大展」開幕式,並由農委會主委林聰賢陪同參觀農委會展區。(顏麟宇攝)

蔡英文總統出席「2018台灣生技月暨生技大展」開幕式,並由農委會主委林聰賢陪同參觀農委會展區。(顏麟宇攝)

日前蔡總統參加生技展開幕,並聽取重要業者的解說。政治人物出席商業活動,通常代表政府對其重視的程度,但並不表示政府真的知道該產業的重要性,以及應如何操作,以展會產業為例,政府應知道專業展和消費展,何者對台灣經濟發展較為重要。此外,台灣始終將展覽和會議混為一談,孰不知這是兩種性質不同的產業,只是結合時可以產生1+1大於2的效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展覽是創造一個交流平台,將「供」與「需」雙方匯集於一地,以達到滿足各方要求的目的,例如全球第二大的台北國際電腦展,即是每年國際買家與賣家必訪之展,所以展覽有產業發展火車頭之稱。經濟部國貿局和外貿協會,是國內推動展覽產業政策的主要機構,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台灣的展覽實力受到國際的肯定,國內大專校院亦紛紛開設展會相關課程,以供應就業市場的需求,所以我們要先知道台灣展覽的強項為何。

專業,或稱為軟實力,是台灣展覽業的強項,筆者就以剛結束的第十一屆「天津台灣商品展」為例,說明台灣展覽業的優勢。筆者利用一星期的時間,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實地觀察,有如下的心得:該展覽館的面積、設計與規模優於台灣,但是在人員素質、展館維護、展覽流程方面,卻遠不及台灣,例如搭展期間,工作人員缺乏適當的安全防護,展館維修有待加強,垃圾回收、洗手間整潔有相當改善的空間,上述情況不會發生在台灣合格的展覽館。

展前與展中,大陸主辦單位遇事皆須請示上級,缺乏問題判斷和分層負責,橫向聯繫不足,無法有效解決廠商和消費者的問題,結果大部分問題都是由台灣主辦方代為解決,因為台灣工作人員知道問題的癥結點,像是展品進出的時間安排等事情。最後一天,筆者隨著台灣主辦單位,入場勸導少部分假借名義混入參展的大陸商家,聽到圍觀民眾說,台灣人就是講理,耐著性子說,不耍狠的稱讚。再次證明,台灣會展卓越的軟實力。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出席天津台灣商品展。(台灣商會聯合資訊網)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出席天津台灣商品展。(台灣商會聯合資訊網)

我們要再接再厲,持續升級展覽的優勢,因為大陸一直在學習如何辦展。在此,筆者提出幾點台灣展覽業尚可強化之處。

第一、由政府主辦的展覽要避免與民間爭利,不應怕有圖利民間企業的問題。在有成效後,取消不必要的補助,由市場機制決定其未來,以厚植民間力量。

第二、國內部分展覽濫用「國際」二字,和展覽屬性不明,經常造成採購者和參觀者混淆不清,其所參加的展覽到底是專業展或是消費展,政府需要嚴格把關,以保持並升級展覽的品質。

第三,台灣的展覽活動,經常受限於場地和專業度,而無法像新加坡等國一樣,將國外大量的參展者帶入國內,進而帶動展覽活動所產生的周邊經濟效應。政府應以區域共用為主軸,需要實用為導向,來規劃展覽館的設立,不應為了政治目的而蓋出未來的蚊子館。再者,除了鼓勵國人自辦展之外,也應積極吸引國際知名的展覽公司來台辦展,除了可以打響台灣展覽的專業名聲,更可刺激出產業的群聚效應。

展覽是無形的服務業,所牽連的相關行業眾多,從每年企業參加國內外不計其數的展覽,即可知道展覽對以出口導向的台灣何其重要,而且是最不受國際政治影響的商業活動,政府應多重視台灣專業展覽產業的發展。

*作者為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光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