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惠蓮觀點:隱埋失真的女童軍楊惠敏歷史

2022-02-27 07:00

? 人氣

作者認為,資深媒體人楊渡在2021年12月25日發表長文,述及抗戰時送國旗到上海四行倉庫的女童軍楊惠敏,遺憾內容缺乏認真查證,歪曲及隠埋了不少史實。(資料照,楊渡提供)

作者認為,資深媒體人楊渡在2021年12月25日發表長文,述及抗戰時送國旗到上海四行倉庫的女童軍楊惠敏,遺憾內容缺乏認真查證,歪曲及隠埋了不少史實。(資料照,楊渡提供)

資深媒體人楊渡2021年12月26日在網絡發表長文,述及抗戰時送國旗到上海四行倉庫的女童軍楊惠敏,此文原刊印於去年底出版的《八百壯士與我》一書內。遺憾內容缺乏認真查證,歪曲及隠埋了不少史實。連以下的基本資料也弄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楊惠敏於1992年病逝,楊渡卻錯弄成1990年病逝。

2.不管楊惠敏是過往說的1915年出生,還是現在新書指的1916年出生,她去世時絕不是楊渡所寫的70歲。

3.中影出品,丁善璽導演、林青霞主演的電影《八百壯士》,是1975年至1976年間攝製,1976年7月10日在台灣公映。不是楊度兩度弄錯的1975年公映。

1976-10-6L八百。(潘惠蓮提供)
(潘惠蓮提供)

楊渡文章還指稱台灣電影《八百壯士》公映時,孫元良將軍因不滿中影公司冷待楊惠敏,於是帶著楊惠敏,拿著他出資印製的《八百壯士》畫冊,去西門町電影院的門口,公開叫賣。「隔天的報紙即以『電影銀幕是主角,戲院門口當小販』為大標題,附上楊惠敏照片,刊登出來。這是何其反諷的一幕。」

什麼報章有這樣的報導和標題?楊渡沒寫出來。我到他的臉書頁留言請教,他沒有回應。憑常識可判斷,那幾年中華民國正風雨飄搖,先在1971年底失去聯合國議席、隨後總統蔣介石在1975年去世、奧運會議席翌年也保不住。國人和政府風雨同舟,致力團結奮鬥的時候。愛國的孫元良將軍和楊惠敏,怎會如此不識大體,為國家添煩添亂?

於是我轉去楊惠敏兒子朱復轟的臉書查詢,朱復轟回稱孫元良將軍沒有去叫賣,又說《聯合報》有報導。我問有什麼報導?他只說去《聯合報》資料庫找出來給我看。結果他沒找到,我卻發現1976年7月31日的《聯合報》報導,中影公司以紀念金牌,分贈給當年參加淞滬戰役的留台官兵和童子軍,酬謝他們在拍攝《八百壯士》期間,提供珍貴資料和協助擘劃。由當年在淞滬戰役中擔任副總指揮、時任戰略顧問顧祝同將軍主持贈獎。

1976-7-31L楊惠敏。(潘惠蓮提供)
(潘惠蓮提供)

領獎者包括當年八十八師參謀處長張柏亭、砲兵營長王潔、五二四團團附(也有報章寫副)上官志標的夫人、上海童軍戰地服務團委員夏煥新、八百壯士中的錢振華、黃漢卿,以及冒險送國旗到四行倉庫的女童軍楊惠敏。報上刊出了領獎者的大合照。

我還找到——

1.中影不但頒贈金牌給楊惠敏,1976年10月7日,還安排她跟隨中影團隊一起去香港,展開影片《八百壯士》的宣傳活動。楊惠敏在香港期間,出席了雙十節慶典、到訪調頸嶺、香港女童軍總會和楊氏宗親會,受到熱烈歡迎。

2.楊惠敏1980年2月中風住院後,中影公司總經理明驥及多名演員代表,於1981年1月22日前往探望,送贈慰問金三萬元。

1980-2-21L楊。(潘惠蓮提供)
(潘惠蓮提供)

3.1982年7月5日,時任教育部長的朱匯森亦探訪楊惠敏,送上五萬元慰問金。

4.1982年6月18日,《中國時報》報導,楊惠敏兩名兒子向中央黨部及蔣主席陳情後,醫藥及住院費用,獲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全額補助。

1982-7-6。(潘惠蓮提供)
(潘惠蓮提供)

5.1983年7月25日,救國團青年服務社暑期兒童藝術班十五名兒童,一起到醫院探訪楊惠敏,送上一面國旗及鮮花一束,以表敬意。

1983=7-26L楊惠敏。(潘惠蓮提供)
(潘惠蓮提供)

6.1992年3月9日楊惠敏病逝,同年4月21日舉行喪禮,時任總統李登輝送上「志行揚芬」的輓額,以示敬悼。由總統府資政馬樹禮主祭、救國團主任、婦聯會主任委員、女童軍代表及立法委員為楊惠敏靈柩覆蓋國旗,不少政要都題輓額致唁、影星林青霞也到場致祭。喪禮情況,現時還可在youtube 看到短片。

1992=4-22C楊惠敏。(潘惠蓮提供)
(潘惠蓮提供)

可是,以上種種,都在楊渡筆下消失。新版的《八百壯士與我》同樣把楊惠敏在台灣的大部份歷史變成空白。難道為了塑造楊惠敏成為被遺忘的悲慘人物,就要掩埋他在台灣的史料?

在我追問下,朱復轟承認他的記憶有誤,母親生前沒有向他們兄弟二人談及戰時往事,很多事只是他從媽媽的朋友處聽回來!而一直被楊惠敏珍而藏之、還她清白的判決書原件,他說已不知所終。

楊度的文章還提到中華民國第12任行政院長李煥,指李煥年青時曾在重慶審理涉及楊惠敏和胡蝶的案件。李煥為免得罪戴笠,便以父喪為由請辭。軍法學校畢業的他,自此離開司法系統,去唸復旦大學法律系,後來加入蔣經國的中央幹部訓練學校,成為蔣的得意門生。

然而,根據《追隨半世紀:李煥與經國先生》一書提供的李煥年表,李煥是1940年10月任重慶衛戍司令部軍法處軍法官,1941年8月入讀復旦大學法律系。而楊惠敏是1942年才在重慶被捕,那李煥怎會審理涉及楊惠敏和胡蝶的案件?這個疑問,我也在臉書向楊渡提出了,但他同樣不作回應。我電郵向出版此書的天下文出版社查詢,回稱沒有作者林蔭庭的聯絡。

其實楊惠敏到台灣後,絕不是如楊渡文章所指:一直隱姓埋名,「到1975年電影放映了,八百壯士重新受到肯定,她再度成為被矚目的英雄,她才願意走出來,面對自己是楊惠敏的歷史。」只是楊渡疏於查證。

早於1959年8月20日,《中央日報》便報導了楊惠敏為救濟中南部水災災民,四出沿門勸募,個人募得衣服七百餘件,送給代收單位,統一收轉。到了1962年10月30日,為紀念抗日戰爭爆發廿五周年,以及1967年10月28日,她的送國旗行動三十周年紀念之際,報章都刊出了楊惠敏的專訪,由她親自暢談當年送國旗到四行倉庫的英勇事蹟。而她的丈夫朱重明1969年6月從台灣大學退休,她亦曾與丈夫一起接受過報章訪問。

此外,六十至七十年代,台北青田街16號,有個「上海在台童軍聯誼會」,每年逢「一二八」、「八一三」這些抗戰紀念日子,他們便有聚會,楊惠敏也是此會的成員。報載她在1970至1974年間,多次參與該會活動,接受記者訪問,緬懷年青時的抗日歲月。楊渡大可訪查一下這組織的歷史,定會了解更多楊惠敏以真名真姓在台灣公開活動的情況。

這還不止,楊惠敏在1964年和1967年,曾兩度會見記者,大談她的冤案,內容與她1969年出書所寫的內容有頗大出入。下篇續述。

*作者為民國史研究者、《尋找美人魚楊秀瓊——香港一代女泳將抗日秘辛》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