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在樸觀點:拉什頓種族禁忌法則與輿論暴力

2022-02-27 05:45

? 人氣

美國律師、作家戈德溫(Mike Godwin)曾發現,只要話題突然提到希特勒,場面會一片安靜。筆者以此用來解釋在美國出現的「拉什頓種族禁忌法則」。(資料照,取自美聯社)

美國律師、作家戈德溫(Mike Godwin)曾發現,只要話題突然提到希特勒,場面會一片安靜。筆者以此用來解釋在美國出現的「拉什頓種族禁忌法則」。(資料照,取自美聯社)

台灣事實查核網站「Cofacts 真的假的」2月20日公佈一則關於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心理學教授菲律普 拉什頓 (J. Philippe Rushton)的著作《種族、演化及行為——生命史觀》(Race, Evolution, And Behavior: A Life History Perspective)的報告。據該網站統計自2/10至2/24日網頁瀏覽 403 次Line 詢問 10 次。顯然在Line的網域,此文的傳播高峰已過,但仍在傳播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事實查核網站「Cofacts 真的假的」
此圖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律普·拉什頓的著作,從2/10至2/24日間於Line上受詢問的次數,顯示仍在傳播中。(資料照,筆者提供)

「Cofacts 真的假的」網站對這項疑問有兩個標籤,一個是他們的開場白「為啥西方突然不研究種族話題了」,另一個位於正文的最下方,曰「中國政治宣傳」,這大概是該網站想給出的評論。

關於拉什頓的《種族、演化及行為——生命史觀》一書,需要進一步揭露,首先利用「Google Trends」的關鍵詞搜尋流量動態探測發展趨勢。下圖是最近一年在台灣利用Google搜尋引擎搜尋關鍵詞「種族」、「演化」和「行為」的網路流量動態曲線。

台灣事實查核網站「Cofacts 真的假的」
圖為最近一年在台灣利用Google搜尋引擎搜尋關鍵詞「種族」、「演化」和「行為」的網路流量動態曲線。(資料照,筆者提供)

很難從這張圖看出未來趨勢,但根據各曲線轉折非平滑的特徵,也許我們可以大膽推測,這三個概念曲線易於激發波動,當受到外部的某種刺激,曲線也許就會震蕩。「Cofacts 真的假的」網站的兩個標籤很可能就是刺激震蕩的兩大社會因素。第一個標籤「中國崛起了種族研究的禁忌再起」點出了時代背景;後一個標籤「中國政治宣傳」暴露了該網站隱藏的「政治正確」禁錮,上世紀九十年代英國教授的書,和今天中國政府的大外宣有什麼關係,這種政治正確的矛盾反射了在台灣全面討論「中國崛起」的輿論暴力和另類「拉什頓禁忌」。

拉什頓(Rushton,1943-2012)出生於英國伯恩第斯。他的父親是建築承包商,母親來自法國。1973年及1993年分獲倫敦大學兩個不同的博士學位(哲學博士Ph.D和科學博士D.Sc.)。出版了6部著作及700多篇論文。1995年《種族、演化及行為——生命史觀》第一版問世,1997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目前更有英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荷蘭語、羅馬尼亞語的精簡本發行。

拉什頓的書內用了 60 項指標,包括智力、性行為、大腦大小、守法、社會組織技能、性格、氣質和身體成熟的速度。發現了幾個有趣的族群規律:

1,東亞人的腦容量最大,神經元是最多,所以東方人的智力最高;黑人的腦容量平均是1267毫升,平均13,185(百萬個)神經元。白人的腦容量平均是1347毫升,平均13,665(百萬個)神經元。如果把白人的平均智力定為100的話,那麼黑人的平均智力是85,東亞人的平均智力是106。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