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複雜的南海主權爭議─1949年之後傳說中的兩次國共合作抗越

2022-02-13 07:10

? 人氣

由於中國在亞洲曾經獨大、獨強超過千年,亞洲有許多國家大多為中國之藩屬國或是必須依靠中國的保護,因此一直到十九世紀前後,傳統上大多數亞洲國家都認同(默認)中國擁有南海的主權,但隨著中國國事衰弱與朝貢體系的崩解,四週圍國家紛紛獨立或是成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之後,南海群島的主權糾紛就不斷增加,就像現在與中國爭奪南海最激烈的越南,一直到1885年中法安南戰役之前,都還是中國的藩屬國。自從發現南海可能蘊藏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初步估算整個南海海底石油蘊藏量至少有2,130億桶、天然氣約16兆立方公尺。(註五)是與波斯灣,北海,墨西哥灣齊名的4大海洋油田。(註六)除了石油與天然氣之外,另外還有豐富的「可燃冰(是由天然氣與水分子合成的一種固態結晶物質。也叫甲烷水合物)」、錳結核等寶貴的礦產資源。致使圍繞在南海四周圍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中華民國(臺灣)、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都對外宣稱擁有南海的主權、或擁有其中一部分主權,各種武力與抗議衝突不斷,因此南海目前被視為亞洲最具潛在危險性的衝突點之一。1974年1月與1988年3月,中共就分別與尚未亡於北越的南越與統一越南之後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越共)為了爭奪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的主權而各打了一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清末李準奉命收回南海諸島

西沙群島的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其中宣德群島(又稱東側群島)由永興、趙述及石島(石島為群島中最高的島嶼,最高處約15.9公尺)、東島、北島、南島等島嶼組成,永興島面積約2.6平方公里(原始面積為2.13平方公里,增加的部分為填海造陸後所擴大的面積),是其中最大的島嶼,為西沙的主島。永樂群島(又稱西側群島)則由甘泉、珊瑚、金銀、琛航、晉卿等島嶼組成。

西沙群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於印度洋與西太平洋之要衝,是中國與東南亞各國海上交通的必經之路,也是通往非洲、歐洲和大洋洲的航海要津。在中國人的文史紀錄當中,最早在西漢時期,已經有中國人在南海航行的紀錄,歷史上著名的「海上絲路」(海上絲綢之路,也叫陶瓷之路、香藥之路)指的就是這裡。唐高宗龍朔元年(西元661年),朝廷在廣州設立第一個等同現代海關的市舶司負責管理暢旺的海上貿易。唐代以後,南海已成為中國人相當重要的貿易航道與漁場。1405年(明永樂3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中國大航海家鄭和在七下西洋途中,經常在南海諸島錨泊休整,並在這些群島上豎旗命名,西沙群島的中文名稱──「永樂群島」、「宣德群島」就是由此而來。而這些資料也都詳載於鄭和命人所繪製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圖《鄭和航海圖(原名為: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蕃圖)》之內,(註七)而明朝著名的舟師(船員)導航手冊──《順風相送》中亦有完整的南海群島圖示記載。(註八)1907(清光緒33年)8月,日本商人西澤吉次(Nishizawa Kichiji,1872~1933)率人登陸了東沙島,他不僅搗毀了島上由中國漁民自建的信仰中心「大王廟」與「兄弟所(祠堂)」,還擅自將東沙島改名為「西澤島」,並向日本政府宣稱東沙島為無主島,請願編入日本領土。西澤會這麼做主要看中的就是島上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海人草(為製作驅除人體寄生蟲藥鷓鴣菜的主要原料)、貝類、鳥糞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開採島上富含磷、氮和鉀的鳥糞磷礦。在化學肥料發明前,鳥糞(海鳥糞便)是非常優質的綜合肥料。(註九)。西澤吉治在的東沙島的開發行動,直到1908年才因英國人想在島上建置燈塔而所生之歸屬問題才被清朝政府知悉。外務部(創設於1900年,即現代的外交部)隨即指示兩廣總督張人駿(1846~1927)派員調查處理。為免西沙出現類似問題,張人駿在與日本政府交涉談判期間特命廣東水師提督──李準(1871~1936)率「伏波」、「琛航」(兩艦均為福建船政所自造砲艦)、「廣金」(為黃埔造船廠自造砲艦)三艘軍艦與一支多達170多人的考察隊伍(官、商、測繪委員和學生、化驗師、工程師及工匠)巡視南海,除重申主權外,同時還量測及命名西沙16座島嶼。(註十)他將最早停泊的小島,以其乘坐的「伏波」艦命名為「伏波島」,李準命人在島上筏木建屋,並在屋後豎立一根白色桅杆,並升上黃龍旗,同時也在伏波島刻石為記:「大清光緒三十三年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巡視至此」,正式對外宣告「伏波島(目前已改名為:「晉卿島」)」為中國領土。離開「伏波島」後,艦隊相繼登上其它島嶼,除逐一命名外,也都勒石為碑、升起大清皇龍旗。其實李準對西沙各島的重新命名方式,除了「伏波島」、「琛航島」與「廣金島」是依據其所搭乘的三艘軍艦名稱所命名,「甘泉島」(因島上挖出水質甘甜的水井而得名)與「珊瑚島」以其地貌特徵命名外,其餘11座島嶼的命名則是以其隨行人員的家鄉(籍貫)來命名,分別是──鄰水島、豐潤島、霍邱島、歸安島、烏程島、寧波島、新會島、華陽島、陽湖島、休寧島、番禺島。為紀念此次巡視,今日西沙群島還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李準灘」(1947年/民國36名命名)。李準最遠曾巡行到最南端的曾母暗沙。隔年,李準與吳敬榮(畢業於天津水師學堂學,曾留學美國,甲午戰爭時任廣甲艦管帶)還擬具了西沙群島的八項開辦計劃,準備開發建設西沙群島,並親自撰寫了《廣東水師國防要塞圖說》一書,這本書就成了中國對東沙、西沙等海島擁有主權的重要文獻與證明。只可惜當時中國人並不具備外海島嶼的建設與開採能力,再加上清末動盪不安的局勢,使得整個開發計畫至始至終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附帶一提,李準在擔任廣東水師提督任內曾親自指揮鎮壓了──1907年6月初的黃岡、七女湖起義、1910年2月的倪映典(1885~1910)新軍起義、1911年4月的廣州黃花崗起義等,是當時清廷的一員相當重要的悍將,也因此被革命黨人將其與兩廣總督張鳴岐列成為必除的暗殺對象。1911年8月13日下午,李準在經過廣州雙門底(今廣州市北京路靠近西湖路口一帶)時被「支那暗殺團」、「同盟會會員」的林冠慈(1883~1911)以兩枚自製炸彈於炸成重傷,由於威力強大,同時也造成衛兵等20多人死傷,走避不及的林冠慈不幸被亂槍打死,一起行動的陳敬岳(1867~1911)不久後也被逮捕,於同年11月7日從容就義,後兩人被葬於廣州──紅花崗之內,與溫生才(1870~1911)、鍾明光(1881~1915)一起被稱為紅花崗四烈士,民國成立後,紅花崗被改名為黃花崗。經過幾次幾乎要命的暗殺讓李準惶惶不可終日,也因此改變了想法,他在病榻上託人向革命黨人求饒,表示今後不再與革命黨人為敵,但消息走漏,遭到兩廣總督張鳴岐猜忌。不久辛亥革命爆發,李準選擇響應革命,他除了派人說服在惠州據城頑抗、與陳炯明等民軍激戰的清廷陸路提督秦炳直開城投降外,還親自率部迎接胡漢民前往廣州就任都督。民國成立後,李準先後應袁世凱與段祺瑞之邀,在北京出任高等軍事顧問與直威將軍一職。二次革命後,擔任廣東宣慰使的李準還曾前往廣東参與調停任務,退休後李準至天津隱居,晚年成為書法名家,民國有名的《大公報(Ta Kung Pao/為早期的威妥瑪拼音)》(英斂之在1901年4月於天津法租界開辦)的報名就是由其親題(也有一說是由嚴復所題)。而早在1901年時,李準被聘請剛剛得到縣試第一、當時還不足18歲的汪精衛(1883~1944)為家庭教師,一直到1904年汪精衛考上公費留日才離開(後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李準在1936年(民國25年)11月22日病逝於天津,享壽65歲。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