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文:民主無望,台籍人士的分離意識只會更強

2022-02-13 05:50

? 人氣

雷震回憶錄料在《七十年代》首刊。(取自維基百科)

雷震回憶錄料在《七十年代》首刊。(取自維基百科)

翻看《七十年代》總目錄,自1972年以來,台灣話題每期都佔相當篇幅。在批判蔣政權的政治壓迫和報導黨外的抗爭方面,我們幾乎對每一事件都沒有缺席。

失敗者回憶錄77:推動台灣民主的特殊角色

1979年翁松燃說在香港談統一問題才可以暢所欲言,由此點出了殖民地香港在言論上推動兩岸進步的重要性。在那個年代,台灣問題絕非只有統一前景問題,而且那根本不是主要問題。台灣當時,是處於黨外人士爭取民主爭取言論自由的關鍵時期。立法院和國大代表增額補選的政治對抗,縣市選舉,特別是以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為訴求的反威權政治的言論,是當時台灣向自主轉型的推動力。在言論上,香港《七十年代》扮演了一個特殊角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翻看《七十年代》總目錄,自1972年以來,台灣話題每期都佔相當篇幅。在批判蔣政權的政治壓迫和報導黨外的抗爭方面,我們幾乎對每一事件都沒有缺席。陳映真、柏楊、台大哲學系風波,雷震、余登發、陳明忠、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林義雄案、陳文成案、鄭南榕自焚……我們都大篇幅地反威權,和支持台灣人為自主權利的勇敢抗爭。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麼多貼近現實的來稿呢?原因之一,是台灣留美歐的知識人,許多都是我們的讀者,他們既有台灣內部的信息來源,又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或者早有許多洞見蘊藏胸中,《七十年代》提供他們發表的園地。原因之二是有所謂「外轉內」言論,就是台灣黨外及自由派的論政者,委託一些支持台灣民主的外國人,把他們寫好的報導與文章,帶到香港,交給《七十年代》發表,然後在台灣的黨外雜誌再以轉自《七十年代》的名義刊登,推動台灣的民主自由人權。支持台灣民主的外國人中,最重要的一人,就是長期致力於台灣人權及民主運動的美國人梅心怡(Lynn Miles,1943-2015),他主動跟我聯絡,把許多台灣黨外人士的文章帶給《七十年代》發表。他有兩三個拍檔。

印象較深的兩次,一是《雷震回憶錄》的出版。《自由中國》負責人雷震因言致禍,十年牢獄中所撰的《回憶錄》被沒收,他出獄後重寫,但被禁制不能出版,於是他將手稿交陳菊,再輾轉送到在日本的梅心怡手上,由梅親自帶到香港交給我,《七十年代》雜誌社於1978年12月出版了這本書。

另一次是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事件發生後,施明德被通緝,他的美籍太太艾琳達(Linda Arrigo)被強迫離境,先到日本,後來香港,由華裔英國人黃世雄(Dennis Wong)與我聯絡,於19日接受《七十年代》的長篇訪問,詳細談「美麗島」的背景,事件經過,和她自己的經歷。這是台灣官方對美麗島事件報導之外、作為被鎮壓一方的說辭。這篇報導震動海內外,也傳回台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