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蔣介石對中印邊境衝突的看法

2021-03-07 07:20

? 人氣

印度軍與中共軍雖然多次爆發武裝衝突,可兩者都有在二戰期間或者二戰結束後接受日軍訓練的紀錄,擁有共同的「大亞洲主義」,他們之間的共同點遠比他們與國軍的共同點還要多。(作者許劍虹提供)

印度軍與中共軍雖然多次爆發武裝衝突,可兩者都有在二戰期間或者二戰結束後接受日軍訓練的紀錄,擁有共同的「大亞洲主義」,他們之間的共同點遠比他們與國軍的共同點還要多。(作者許劍虹提供)

今年2月19日,中共軍方媒體《解放軍報》首度公佈去年6月與印度的邊境衝突中死亡的四名共軍名單,並將他們視為「烈士」看待。四名「烈士」被視為鞏固中國領土完整的英雄,看在中共官方與網友眼中不容許絲毫質疑。有人質疑共軍被擊斃者可能不止四人,就被公安請去派出所喝茶。有台灣網友質疑「烈士」墓碑寫法不符中國傳統,就遭到了小粉紅的集體圍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中共與印度擁有爭議的阿克賽欽與藏南地區,同為《中華民國憲法》認定的固有疆域,且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以「中國」自居,所以台灣的統派深藍支持者在此一議題上多數支持中共。甚至當去年10月雙十國慶,印度傳來中共駐新德里大使館外出現中華民國國旗飄揚,國民黨在網路上打上「印度萬歲」四個字時,也遭到國內統派深藍支持者大罵「喪權辱國」。

中共與印度早在1962年,就為了阿克賽欽與藏南地區的主權大打出手,這場戰爭以中共佔有阿克賽欽,印度控制藏南地區畫下句點,兩方都聲稱自己是勝利者,實際上沒有一方得勝。而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衝突中,蔣中正的立場確實也是堅持阿克賽欽與藏南地區為中華民國領土的。不過對主權的堅持,是否等於蔣中正在這場衝突中支持中共?

答案是否定的,固然中華民國政府否定以英國殖民印度時畫下的麥克馬洪線(McMahon Line)來當中印兩國的國界,並且對美國承認該國界的政策表達過反對立場,但這並不等同於蔣中正在這場武裝衝突中支持中共。無論是在當年中華民國政府的官方文宣、台灣出版的報章雜誌還是蔣中正自己的私人日記內,對「中共匪幫」的批判可一點都沒有少。

如果撇開領土問題不管,純粹從軍事角度出發的話,我們甚至不難從蔣中正的字裡行間中發現他個人其實是支持印軍多於共軍的。而且他最擔心的,反而是印度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可能「屈服」於「共匪」,成為「媚共」的跳樑「小丑」。到底當年蔣中正對中印邊界衝突的立場是什麼?是否與統派深藍族群想像的一樣,是與中共同仇敵愾捍衛國土呢?請看以下的專業文分析。

對二戰時的印度民族主義者而言,蔣中正不是什麼解放者,是英國殖民印度的幫兇。(作者許劍虹提供)
對二戰時的印度民族主義者而言,蔣中正不是什麼解放者,是英國殖民印度的幫兇。(作者許劍虹提供)

蔣中正與印度的恩怨情仇

其實蔣中正會以「屈服」與「媚共」等難聽字眼攻擊印度,甚至直接給尼赫魯取上「泥黑路」的外號,關鍵就是在於蔣中正過去與印度的相處經驗十分不愉快。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以印度國大黨為代表的民族主義者們,不是如甘地(Mahatma Gandhi)或尼赫魯般保持中立,就是如鮑斯(Subhash Chandra Bose)般與日軍合作,致力於推翻英國殖民統治。

為此蔣中正在1942年訪問印度與甘地、尼赫魯會面,期望印度民族主義者們與英國合作,先打敗日本侵略者後再爭取獨立。然而甘地卻以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承諾印度獨立為條件,號召印度人前往歐洲參戰,但最後卻食言的先例,表示他們在太平洋戰爭中保持中立已經該讓中華民國與英國偷笑,拒絕了蔣中正的請求。

蔣中正雖同情甘地,卻也痛批印度民族主義者過於自私,只知道自己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痛苦,不知道其他人在日本軍國主義下受到的侵略折磨。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仍不計前嫌協助印度獨立,還支持印度進入聯合國,期許中印兩國合作代表有色人種在國際場合裡發聲。然而來自印度的法官帕爾(Radha Binod Pal),卻想盡一切辦法幫助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的日本戰犯脫罪。

更讓中華民國惱怒的是,等到中共在1949年奪取大陸政權後,印度也成為南亞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回想1947年印度獨立之初,其國旗設計還諮詢了中華民國首任駐印度大使羅家倫的意見,如今短短三年不到就翻臉不認人,讓中華民國更是心寒。印度為了在美蘇兩大強權中保持自主,更是積極拉攏中共、印尼等國組織不結盟運動。

周恩來能在1955年4月的第一次亞非會議,即萬隆會議上大放異彩,背後不能說沒有印度的鼓動。保密局為了刺殺周恩來,更爆破了印度航空客機克什米爾公主號(Kashmir Princess),結果周恩來沒有殺到,卻反而失去了亞非國家的尊重。對於這個從二戰開始就以「不合作主義」對待中華民國的國家,蔣中正自然沒有好感,在主權問題上當然不會有任何讓步。

1962年11月9日,美國駐印度大使高伯瑞(John Kenneth Galbraith)與尼赫魯會面,表達對印度的支持。(甘迺迪圖書館)
1962年11月9日,美國駐印度大使高伯瑞(John Kenneth Galbraith)與尼赫魯會面,表達對印度的支持。(甘迺迪圖書館)

主權問題不可退讓

1962年10月爆發了中共與印度的邊境衝突,蔣中正的態度非常複雜,因為中華民國的國策向來是不承認麥克馬洪線的。然而此刻的中共靠著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公然與蘇聯、美國兩大強權對著幹,讓莫斯科與華府的決策者們首度有志一同與印度站在同一陣線。蘇聯直接向印度提供軍事援助,美國則在10月26日宣佈承認麥克馬洪線。

為此蔣中正命令駐美大使蔣廷黻向美方提出抗議,指出「我為美所承認唯一之政府,雖暫時不能有效控制中印交界之邊區,但終屬我法權管轄。美對該區域所有一切主張,應審慎考慮我方立場」。蔣廷黻還向美方指出,如果中華民國政府不針對麥可馬洪線表明態度,極有可能遭到立法院和監察院彈劾,所以必須提出抗議。

不過中華民國對美國提出的抗議,根本上來說只是尋求美國給中華民國政府一個台階下,別觸碰到敏感的主權問題。畢竟中華民國政府自視為代表海內外全體中國人利益的合法政府,如果不在主權問題上表明立場,勢必將失去海外僑胞支持。所以蔣廷黻強調「美此舉實予人以輕易斷送我邊疆土地之印象。海內外輿論必將嘩然,群起抨擊,以致嚴重傷害中美友誼」。

蔣廷黻表示中美兩國往來應重視關係對等,還表達「我正就古巴案多方支持美國,切望美政府萬勿就本案採取任何足以損我權益之措施」,意即中華民國政府已經在古巴飛彈危機的立場中支持美國,美國不該忽視中華民國的固有立場。然而在主權上表態歸表態,是否意味著中華民國政府願意為了維護麥可馬洪線放棄反共國策呢?

答案是否定的!針對中共與印度的紛爭,蔣廷黻明確表達了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場「匪用武力解決國際糾紛,美可譴責匪共支持印度之方式甚多,何以就此一糾紛事件,遽作不必要之裁定」。換言之,中華民國政府支持美國以各種方式譴責制裁中共,甚至出兵也在所不惜,唯一的條件是要給美國承認的自由中國一點台階下,如此而已。

蔣中正不認為中印邊境衝突是保衛領土,而是國際共產主義對印度民族主義的侵略。(作者許劍虹提供)
蔣中正不認為中印邊境衝突是保衛領土,而是國際共產主義對印度民族主義的侵略。(作者許劍虹提供)

憂慮尼赫魯軟弱

換言之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場,其實是把「主權問題」與中共跟印度的衝突切割來看的。蔣中正堅持中華民國對阿克賽欽與藏南地區的主權不可侵犯,可這絕不表示他在印度與中共的衝突中支持中共,甚至在相當程度上還希望印度「多殲滅一些共軍」。事實上此一態度,早在共軍與印軍大打出手以前就形成了,並且完整呈現在國史館公佈的檔案中。

首先站在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場上,1962年的中印邊界衝突不是一場中國軍人保家衛國的戰爭,而是「印度民族主義」抵禦「國際共產主義」侵略的聖戰。共軍不是在捍衛麥克馬洪線,而是試圖以共產主義征服印度,甚至於征服整個亞洲。所以蔣中正在1959年接受日本參議員木暮武太夫時對尼赫魯由親共轉為反共的態度表達「頗堪欣慰」。

等到1962年邊境衝突爆發之際,中華民國政府仍堅持此一衝突為「印度民族主義對抗國際共產主義之戰爭,而非印度人民與中國人民的戰爭」。中華民國雖然不承認麥克馬洪線,仍明確將中共定位為此次衝突的侵略者。「共匪好戰成性,以滲透顛覆及武力威脅鄰邦為其策略」便是當年台北官方的既定立場,敵視對岸的程度恐怕就連今天民進黨政府看到都自嘆不如。

中華民國政府認為,與印度之間針對麥克馬洪線的主權問題,完全可以等到大陸光復後以和平手段解決,因而反對中共訴諸武力的行為。駐聯合國大使劉鍇在11月7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中共動武的目的是要「赤化印度」,並認為「匪共好戰成性違反中國人民愛好和平之傳統精神」。

為了撕裂萬隆會議以來,不結盟國家之間的團結,劉鍇還利用此一機會指出周恩來所提的「和平共處五原則」為一大騙局。行政院長陳誠,也在11月12日由中國國民黨召開的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明確指出中共為中印邊境衝突的侵略者,還指出中共發動侵略的終極目標是美國。過了10天後,連武裝援助印度的計畫也為中華民國駐聯合國軍事代表團所正式提出。

尼赫魯並沒有因為蔣中正的力挺擴大對中共的戰爭,而是迅速與中共達成停火的共識,圖為中共將印度陣亡士兵的骸骨歸還給印度軍。(作者許劍虹提供)
尼赫魯並沒有因為蔣中正的力挺擴大對中共的戰爭,而是迅速與中共達成停火的共識,圖為中共將印度陣亡士兵的骸骨歸還給印度軍。(作者許劍虹提供)

共軍不過是蘇聯扶植的「偽軍」

可見蔣中正所念茲在茲的,還是以武力推翻中共,收復大陸大好河山。為了達成這個終極目標,他不惜與美國合作在中國大陸開闢第二戰場也在所不惜。蔣中正最害怕的,並不是麥克馬洪線就此永遠為印度控制,而是害怕尼赫魯當了縮頭烏龜,讓他永遠失去反攻大陸的機會。最後尼赫魯沒有如蔣中正所願,反而迅速與中共達成相互妥協的共識,1962年的中印邊境衝突沒有擴大。

本文參考浙江大學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陳紅民的研究,外加對岸網友理水在知乎上對國史館檔案文獻的整理。他們兩位對蔣中正的態度,採取的是完全不同的立場,陳紅民對蔣中正捍衛麥克馬洪線表達肯定,理水則認為蔣中正完全是胳臂向外彎的「民族敗類」。這些史料的公佈,相信也會讓許多深信「國共一家親」的兩岸人士徹底心碎。

顯然今天的國民黨也好,還是蔡英文的民進黨政府也罷,他們對中共的敵視都遠遠不如理應「民族情緒」最強烈的蔣中正。馬英九前總統雖然沒有兩蔣總統那般敵視大陸,但是他在強調中華民國擁有南海主權的同時,又強調不會與大陸合作的立場,基本上也是延續了兩位先總統的既定國策。對主權的堅持與要不要與大陸合作,完全是可以分割開來處理的兩回事。

或許令大陸同胞與台灣統派深藍不解的,是為什麼蔣中正看到印軍殺傷共軍時,一點都沒有「同屬中國人」的民族情感。答案其實也很簡單,如果看過《蘇俄在中國》一書的讀者,就知道蔣中正把中國共產黨視為國際共產黨的中國支部看待。至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當然不是代表中國國民利益的軍隊,而只是蘇聯在中國扶持的附庸武裝。

共軍在蔣中正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日本在中國扶持的滿洲國軍或者和平建國軍等「偽軍」一樣。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戰機空襲淪陷區時,同樣炸死了不少「偽軍」。許多這些「偽軍」,暗中還服從蔣中正的命令,利用日軍隻手對抗共產黨。可當他們被盟軍飛機炸死的時候,想必蔣中正與重慶國民政府的官員不會給予他們任何同情,即便他們是同文同種的中國人。

用同樣的態度去理解蔣中正對中印邊境衝突的看法,就不會意外蔣中正為什麼把共軍視為侵略者,甚至還想開闢第二戰場支援印軍了。反倒是筆者訪問過的和平建國軍老兵黃孟侯先生,回憶這段歷史的時候表示汪精衛先生還比蔣中正多了些「同胞愛」,每次出城掃蕩前都會給中共游擊隊通風報信,沒有哪個「偽軍」如同蔣中正的黃埔系一樣,如此熱衷於反共戰爭的。

*作者為中美關係研究,軍事寫作者。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