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為何讓台灣採取「刺蝟戰術」?英國智庫:嚇阻解放軍對台動武,也降低美國直接介入風險

2020-12-30 11:57

? 人氣

外型神似海軍沱江艦的海巡署新造600噸級巡防艦「安平艦」日前舉行交船典禮,總統蔡英文親自主持儀式。(海巡署提供)

外型神似海軍沱江艦的海巡署新造600噸級巡防艦「安平艦」日前舉行交船典禮,總統蔡英文親自主持儀式。(海巡署提供)

美國對台軍售背後的新戰略:讓台灣以小搏大,加大解放軍入侵風險,同時又能降低美國介入導致戰爭升級的風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2月15日台灣第一艘「沱江」級飛彈輕型護衛艦下水。台灣總統蔡英文在下水儀式上說,台灣在2023年要建造6艘「沱江」級飛彈護衛艦,之後還計劃建造另外5艘。

英國《詹氏防務周刊》報導說,這種新型護衛艦將令台灣海軍取得高端打擊手段,能夠對兩棲登陸威脅進行不對稱作戰。報導說,這種新型護衛艦採用雙體,低雷達截面設計,使用先進的泵噴推進系統,可以取代更大型,造價更高昂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執行低烈度的海上安全任務,還能對大型敵對艦艇展開不對等攻擊。

20201217-沱江級飛彈巡邏艦沱江艦(資料照,蘇仲泓攝)
沱江級飛彈巡邏艦沱江艦(資料照,蘇仲泓攝)

美國著名戰略分析與羅伯特・沃克(Robert O. Work)曾撰文介紹過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海軍出現的新思維,即強調信息時代小型戰艦組網,而非航母艦隊作為提高戰鬥力,降低損失的主要手段。

最近英國智庫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發表文章說,美國對台軍售的武器裝備構成反映了背後的「刺蝟戰術」,即台灣防禦不求在台海水面和空域同中國大陸軍隊爭奪控制權,而側重以小博大,讓其冒難以承受的巨大損失的風險而不敢貿然對台動武。

「刺蝟戰術」

上世紀90年代,美國海軍中將亞瑟・賽布羅斯基(Arthur Cebrowski)為代表的海軍改革派認為美國海軍在未來的近岸海戰中會面對新的威脅,即岸基的遠程探測傳感系統和遠程反艦飛彈等,因此軍艦設計也要與時俱進作改變。

他們認為,美國海軍在21世紀的側重應該由艦隊群作戰轉到資訊時代的指揮控制網路下化整為零的作戰思維,即靠網路系統連接,把海軍戰鬥力分佈在眾多不同的作戰平台上。他們強調建造高速,隱身的小型,造價低的戰艦,降低損失風險。

20201215-沱江艦發射雄三飛彈。(取自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20201215-沱江艦發射雄三飛彈。(取自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最近英國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的海軍研究員西德哈特・考沙爾(Sidharth Kaushal)發表文章說,近期美國對台34億美元的軍售構成體現了美國幫助弱小盟國的新策略,即提供一些列低造價的非對稱武器裝備,讓弱勢一方能夠進行不對等對抗,加大投送力量一方承受代價的風險,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考沙爾把軍售體現對新戰略稱為「刺蝟戰術」,其並不以台灣同大陸爭奪制空和制海權為目標,只是謀求以最低代價,提高強大一方入侵所承受的風險。

「以小博大」

考沙爾說,美國最近對台灣軍售的意義主要在其中武器裝備的構成,例如100輛車載「魚叉」艦飛彈發射裝置,提高了台灣對中國數量不多的兩棲攻擊艦艇的威脅,特別是當兩棲攻擊艦向灘頭運送裝甲部隊的時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