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將再次出乎意料之外?

2020-11-02 05:30

? 人氣

最終回總統辯論在10月22日落幕,民主黨參選人拜登(Joe Biden,圖左)與共和黨參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圖右)的表現在民調中呈現一定差距。(美聯社/風傳媒後製)

最終回總統辯論在10月22日落幕,民主黨參選人拜登(Joe Biden,圖左)與共和黨參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圖右)的表現在民調中呈現一定差距。(美聯社/風傳媒後製)

最終回總統辯論在10月22日落幕,民主黨參選人拜登(Joe Biden)與共和黨參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的表現在民調中呈現一定差距。根據英國Yougov調查與美國CNN電話調查,皆呈現拜登表現都較川普好,在支持率上,拜登約高出川普十個百分點。距離美國大選不剩幾天,川普仍緊咬拜登次子韓特(Hunter Biden)與有中國不當合作或其個人私事及過去言論,試圖扭轉差距。這次美國總統大選會否再次上演四年前的電郵門事件的戲碼,讓川普逆轉勝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2015年脫歐大選爆出的劍橋分析事件以及後來「調查無果」的通俄門事件以來,網路操控輿情浮出檯面,讓世人明白民主選舉下存在使自由民主不完全的影響因素。網路氾濫雙面刃下,選民更處於資訊劣勢的一方,政府與企業掌握人群隱私資料,資源豐沛,我們在網路上進行的一切活動,從日常生活的購物消費、註冊帳號,小到瀏覽網頁時未多加留意而同意的COOKIES,兩者都有主導資訊的主導權。在今年美國大選前,有許多美國選前網路輿論的情況以及假訊息氾濫程度的調查顯示對大選的極大影響,我們也不陌生假新聞,大家也許還記得在今年年初台灣總統大選前後,關於台灣是全世界假新聞最氾濫的地方的數據。面對這些隱患,不論美國台灣或世界各國,政府單位與民間相關團體都有採取相對應的措施來打擊假新聞。但端看不斷流竄的假人物與假訊息及其規模,顯然遏止效果有限以及網路可能帶給人們的危害性仍不為我們深深警惕。

四年後的今日,兩位民調顯示極大差距,但巴瑞特(Amy Coney Barrett)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案的通過及陣營相互間種種的冷嘲熱諷,再加上疫情影響,美國提前投票人數創新高,這讓全世界都需要看到最後一刻才能看清美國大選的結果。民調似乎不再那麼準確,未來民調會有什麼方式應對網路對民調可信度的負面影響,這也是我們都須面對處理的大題目。

未來美國的外交手段與在世界舞台的角色可能會有甚麼轉變,對中策略、印太戰略與對抗後期疫情或持續發展的疫情可能會有什麼不同的作為,全世界皆屏息以待。大選之日迫近,美國人的選擇會是甚麼,民主黨將會如民調顯示勝選還是共和黨會逆勢而上,翻轉情勢?

*作者為清華大學通識中心自主學習小組組員及經濟系三年級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