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轉型正義功臣、同志身分不畏打壓《大審判家》重現傳奇檢察官追緝納粹之路

2016-08-25 16:00

? 人氣

《大審判家》導演拉斯克羅曼(Lars Kraume)認為,鮑爾即使被批評成「愛復仇的猶太人」還是勇於與世界為敵,指認國家不堪的過往,讓德國人得以反省自身,「有這種勇氣的人,不該被大家遺忘。」他說。《大審判家》還給鮑爾應得的掌聲,也獲得德國廣大迴響,榮獲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6項大獎,也被選為2017年代表德國角逐奧斯卡獎的8部強片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審判家》主角佛列茲鮑爾為了追緝納粹餘黨,不惜背上叛國罪名。(《大審判家》劇照,安可電影提供)
鮑爾為了追緝納粹餘黨,不惜背上叛國罪名。(安可電影)

同志傾向成把柄 正義之路比想像更崎嶇

除此之外,拉斯克羅曼更下一城,大膽描繪鮑爾因同性戀傾向而陷入的危機。鮑爾不僅因猶太身分持續收到死亡威脅,性傾向也成為致命把柄,因為當時的德國(西德)依據1935年《德國刑事法第175條》(§175 StGB),把男同性戀間的性行為視為犯罪,最高可處10年以上有其徒刑,鮑爾的政敵就取得他在丹麥與男妓性交易的證明,想藉此逼退鮑爾。

拉斯克羅曼以虛構角色、協助鮑爾的年輕檢察官安格曼(Staatsanwalt Karl Angermann)來凸顯鮑爾性向所帶來的危機。身為鮑爾得力助手的安格曼也是1名同志,他在處理一件同志案件時,對於把男同志性行為看作犯罪行為表示不滿,鮑爾也看出安格曼的「本性」,因此給了判例當建議,顯示鮑爾推動的轉型正義中,若有似無地也關係著同志權益。

大審判家
《大審判家》揭露鮑爾性向,也為當年受迫害的德國同志族群平反。(安可電影)

不過安格曼終究是年輕氣盛,按耐不住慾望,最後中了鮑爾政敵的圈套,被要脅作證指稱鮑爾正在從事「叛國行為」,而鮑爾又剛好碰上無法引渡艾希曼到德國受審的挫折,但安格曼最後犧牲自我,鼓勵鮑爾堅持促成轉型正義。

當年的德國(西德)因為保守派及宗教勢力龐大,把同性戀視為禁忌,而在1969年、鮑爾過世隔年,西德政府限縮《德國刑事法第175條》適用範圍,但這條不平等法案一直到1994年兩德統一後,才正式廢除。2002年,德國聯邦議會通過《廢除國家社會主義法》(Act of Abolition of National Socialism),撤銷納粹時期被判刑的同志罪名,但1945年後,也就是鮑爾成長年代的《德國刑事法第175條》受刑人卻沒獲得平反。

同志族群的轉型正義,在現今的德國已經有明顯進步,德國早在2001年就制定《生活伴侶關係法》,承認同志族群的民事結合關係,確認同志族群也享有異性戀者婚姻受到的權益與保障,並在2014年修改法律,賦予同志伴侶擁有收養繼子女、離婚及要求贍養費的權益。

大審判家
《大審判家》8/19在台上映。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