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凡觀點:什麼能讓貧窮兒童有機會翻轉人生?

2025-06-23 17:01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目錄

根據《華爾街日報》2024 年刊出的專文報導,社區就業率是翻轉貧窮的關鍵。美國副總統 JD Vance 在回憶錄著作《絕望者之歌》中早有類似觀察,也形塑了當代美國的核心價值。本文摘譯該研究重點,帶領華語讀者理解:孩子的未來,其實藏在身邊大人的身影裡。

《華爾街日報》報導:What Gives Poor Kids a Shot at Better Lives? Economists Find an Unexpected Answer(貧困兒童如何獲得更好的生活?經濟學家發現意想不到的答案)

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翻轉一個貧窮孩子的人生?是父母的努力、學歷,還是自身的天分?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Raj Chetty與團隊的最新研究,提供了一個出人意料但簡潔的答案:社區中的成年人是否有穩定工作。

這份涵蓋全美數百萬人、發表於 2024 年的長期追蹤研究發現:一個孩子是否能實現向上流動,關鍵不在於他爸媽是否有工作,而是社區裡其他成年人是否有工作。這項結論,不只是統計上的巧合,更揭示了階級流動性背後的「社區效應」:身邊的大人,會潛移默化地形塑孩子對未來的想像。

說明:本研究使用涵蓋5,700萬名兒童的行政資料,接近全體人口,屬於母體而非樣本,能直接觀察階級與族群流動的變化,具高度代表性。

家長不是唯一的榜樣,社區是

研究團隊運用 1978 至 1992 年間出生者的大數據資料,對比其成年後的經濟成果。他們發現,即便兩個孩子家庭背景雷同,只要成長環境的成人就業狀況不同,長大後的收入也會產生顯著差異。

例如,在威斯康辛州的 Milwaukee County,1978 年出生的白人貧窮兒童,其 27 歲時的家庭年收入為 34,255 美元(2023年幣值),約為全國第 48 百分位;到了 1992 年出生,類似背景的孩子收入卻降到 30,619 美元,落到第 44 百分位。主要原因之一,是該區白人貧窮家庭家長的就業率從 69.1% 下滑到 55.6%,整整少了 13.5 個百分點。

說明:這段就業數據的下滑,正是鐵鏽帶白人藍領階級「經濟焦慮轉化為政治反撲」的核心素材。他們不是單純的種族保守派,而是經歷「向下流動恐懼」的階級焦慮者。

這不是孤例。全美許多白人貧窮社區出現了「失業上升 → 孩子經濟結果惡化」的連鎖反應,尤其是傳統製造業沒落、家庭結構瓦解的地區。相對地,像田納西州Sumner County這類家長就業率維持穩定的區域,孩子的收入表現也相對穩定。

黑人家庭,反而逆勢翻轉?

更有趣的是,黑人貧窮兒童的流動性反而在提升。以密西根州 Kent County 為例,1978 年出生的黑人貧窮兒童平均年收入僅 17,029 美元(第28百分位),到了 1992 年出生者則提升至 23,547 美元,成長幅度達 38%。 (相關報導: 美國經濟穩不住了?《華爾街日報》示警:「3顆未爆彈」最快今夏齊炸 更多文章

整體而言,黑人與白人兒童之間的收入差距也縮小了 27%。這可能與黑人家庭家長的就業率相對穩定有關。當白人貧窮家庭在製造業失落中大量失業時,許多黑人家庭反而因地區就業機會擴大或公共部門職缺穩定,而未出現同等規模的流失。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