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市場再度進入高風險模式,這一次,關鍵不只在供需基本面,而是地緣政治的火藥味愈來愈濃。伊朗、荷姆茲海峽、美國軍事行動,這三個關鍵字正交織出一場牽動全球經濟、通膨與央行政策的大戲,即便今(23)日油價開盤衝高回落,市場情緒似乎不如預期般恐慌,但交易員仍然不敢大意。
伊朗會封鎖荷姆茲海峽嗎?
「球已經在伊朗手上了,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可能左右油價走勢。」Onyx Capital研究主管Harry Tchilinguirian語帶保留地說。
中東局勢一夜變天,當美國針對伊朗三大核設施發動攻擊後,市場第一個反應不是擔憂戰爭本身,而是緊盯荷姆茲海峽這條「全球能源命脈」。這條海上咽喉每天輸送全球近五分之一的石油與液化天然氣(LNG),來自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能源大國。
伊朗議會日前已經批准「關閉」荷姆茲海峽,最終將交由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裁決。專家普遍認為,倘若伊朗封鎖荷姆茲海峽,無異於切斷經濟來源、自取滅亡,可能性並不高,但狗急跳牆誰也說不準。
油價破百只是基本盤 130、150美元不是不可能
市場分析師認為,如果伊朗真的像先前撂下的狠話那樣封鎖海峽,油價破百只是基本盤,甚至不排除短期內暴衝至130、150美元的極端情境。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聯合主管Daan Struyven指出,目前油價已經內含約10美元的地緣政治風險溢價,市場預期若伊朗局部供應中斷,布蘭特原油將挑戰90美元;若荷姆茲海峽遭遇實質封鎖,油價衝上100美元毫不意外,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短暫翻倍。
封鎖海峽,意味著全球每天1500萬至1700萬桶原油供應被切斷,恐將重演俄烏戰爭初期的大宗商品恐慌。雖然專家認為海峽長期封鎖機率不高,畢竟美國與盟友勢必出手干預,但短期市場動盪難以避免。
美國CPI增幅上看4% 通膨夢魘再度降臨
彭博經濟公司給出另一種推算,如果情勢升級、荷姆茲海峽封鎖,原油價格可能飆升至130美元,連帶美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上看4%,這將直接衝擊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路徑。
對於聯準會(Fed)在內的全球主要央行而言,這不啻為雪上加霜,市場原本押注今年下半年有望迎來降息週期,緩解經濟放緩壓力,但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還沒平息,此刻能源價格若再大幅攀升,將迫使決策者們重新權衡「通膨」與「經濟」的天秤。
現實面來看,全球經濟本就步履蹣跚。世界銀行、IMF、OECD紛紛下修經濟成長預測,聯準會日前更將美國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從1.7%下調至1.4%,此時再疊加能源衝擊,衰退風險恐怕不是假議題。
回顧歷史經驗 類似衝突可能只是短暫危機
不過,歷史經驗也顯示,類似危機並非總是演變成全面災難。2019年沙烏地阿拉伯Abqaiq油田遇襲,雖然當下導致全球7%供應中斷,油價短線急升,但隨著供應恢復、各國釋放戰略儲備,市場只花了數週的時間就回歸平穩。
這一次,劇本是否重演,取決於伊朗選擇怎麼走。彭博能源專家Javier Blas認為,伊朗最可能的策略,是透過高層釋放封鎖威脅、推高油價,但避免真正踩下導火線,否則既招致美國報復,又傷害自身石油出口收入,得不償失。
彭博經濟公司認為伊朗將有三種方案:
一、襲擊美國在該地區的人員和資產
二、攻擊區域能源基礎設施
三、激進封鎖荷姆茲海峽
高盛原油交易團隊則是整理四種情境:
一、無實質供應中斷:油價維持72美元左右,風險溢酬5~7美元
二、以色列打擊伊朗石油設施:油價挑戰80~90美元
三、伊朗報復性攻擊海灣國家資產:航運中斷或推動油價衝破百元大關
四、伊朗封鎖荷姆茲海峽:油價衝上120~150美元
地緣風險溢價正在攀升,從交易員、投資人到各國央行都在緊盯這場中東危機,一旦事態發展有所升溫,油價未來會衝哪裡,沒人敢下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每往上一層,央行的頭痛指數就多一級,全球經濟也將陷入更深的不確定黑洞。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