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及觀點:論捍衛憲法

2025-06-23 06:50
蕭美琴副總統接受「挪威國家廣播公司」專訪。(總統府官網)
目錄

蕭副總統於619日接受挪威國家廣播公司專訪,提及政府「捍衛憲法」之職責,及「臺灣始終主張維持現狀」。此言在賴總統五二○就職週年演說被詮釋為較以往溫和,以及美中日內瓦、倫敦關稅談判後川普總統考慮出兵協助以色列進攻伊朗前夕,時機與內容都受到各界廣泛重視。

蕭副總統受訪、彰顯細膩

當前國際情勢極不穩定,以巴、以伊、俄烏戰火持續增溫,川普政府在「馬斯克震盪」與各州「無王運動」挑戰後,人事與戰略更添不確定,安排由蕭副總統談話應被解釋為為區域與兩岸注入穩定性,為朝野歧見增加兼容性,亦呼應賴總統邀請主要在野黨領袖聽取「國安簡報」設定的目標—促進團結。故由被認為傳承蔡前總統對外策略,富有對美外交經驗的蕭副總統出面強調「憲法」與「現狀」,實有深思熟慮,這方面應受到肯定。

不過依照府方公布的訪問稿,包含記者提問在內僅有不足3,200字;何況對方是外媒,其讀者未必對複雜的臺海現狀有興趣,因此副總統不克充分展開申述。若希望以「捍衛憲法」為基礎,促進國內團結和維護臺海和平,至少尚有意猶未盡三處值得深究,不宜功虧一簣。

首先,賴總統選舉語言中曾脫口憲法災難之說。言者當時或許無心,但民眾與對岸甚至友盟必定「聽者有意」。加上蔡前總統時代曾數度重申以「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關係;同一政黨、前後屆對比不可謂不大。深諳華府戰略何時清晰何時模糊的蕭副總統,此次雖未提及兩岸條例,但憲法前言是「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簡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法理基礎,蕭副總統談了憲法點到為止,可保留周旋空間。

面對憲法、以誠為本

但考察政府宣示「十七項因應措施」時揭舉「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的脈絡,加上陸委會官員前曾詮釋「除了憲法」所述之外,「兩岸與兩國是一樣的」,則蕭副總統此次雖未提及「互不隸屬」,而只是客氣地強調「臺灣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其「捍衛憲法」極可能還是使人理解為是另一種「除了憲法」的靈活「戰貓」藝術;是「除了憲法」,其他一切早已昭然若皆的「戰略模糊」。也許對多數執政黨支持者來說,盼望去中華民國憲法而後快,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但賴總統今年親臨警大畢業典禮,曾以「誠」是「不自欺、不欺人」期許未來人民保姆,則總是造成紛擾、無法讓「臺灣作為獨立社會」擁抱其「馬基維利時刻」的中華民國憲法,對何處應修、何時應斷,接受付託、依法宣誓者理當向廣大國民開「誠」佈公。這其實是現狀、是國安最根本的問題,也遠比教育、打詐、電價重要萬倍。未能列入朝野領袖會面共商國是議程,殊為可惜。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賴清德的兩大「人形立牌」─吳豊山與童子賢 更多文章

「我國」首長,混亂叢生

其次,以戰略模糊的心態便宜對待憲法,以戰略清晰處理「除了憲法之外」的一切內政外交兩岸關係,對內治理自然會阻礙叢生。近者如取得大陸定居證或護照是否應撤銷國籍、給予免役,遠者如孫文、孔子、八田與一、新渡戶稻造、李友邦是否為「我國」創設者、思想家、建設者、軍事家,紛雜混亂皆難以理清。又舉一例以言:我國政府部會網頁介紹「歷任首長」,有從行憲前、北伐後國民政府成立起算者;有從抗戰勝利、還都南京之後起算者;竟亦有從中共建國的1949101日起算、似意在呼應自中共國慶起「一邊一國」者。各部會自我認知如此不同,何求朝野民眾與政府有志一同?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