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街頭小霸王」之稱的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林正杰,3日凌晨因肺腺癌病逝台東。驚訝、悲嘆、緬懷的聲音四起,其中有其各路老友,還有統派同志,曾與林正杰並稱「黨外三劍客」的前總統陳水扁也發聲了,在臉書寫下「不勝悲慟」四個字。唯獨林正杰參與催生的民進黨,及現任總統兼黨主席賴清德一片靜默,鴉雀無聲,彷彿林正杰三個字乃素未聽聞的陌生人。
最有資格批評民進黨的台灣人之一
林正杰離世的隔天,遇到了「六四」事件紀念日。賴清德藉此大談「民主」,宣稱「拒絕遺忘歷史」,還要「堅定守護民主」。民進黨也有所表態,向「勇敢的中國人民表示敬意」。林正杰過世的日子是個巧合,但他留下來的理念與情懷,恰恰成為賴總統與民進黨高舉「民主」大旗的一大諷刺。
還不到半年的時間,今(2025)年1月11日在民眾黨舉行聲援柯文哲的「釘孤枝」活動上,林正杰帶著病體上台,以虛弱的聲音發言。他認為柯文哲的遭遇,完全就是「政治圍毆」,既違反人權,也是司法迫害。林正杰痛批,這些做法簡直「無法無天」,「比過去的國民黨還要可惡」。他說,「50年來,我們台灣人追求的民主政治,已經被民進黨破壞到快要完蛋的地步,跟南韓的尹錫悅差不多。」
這番話在今天民進黨當政者,以及黑熊青鳥等側翼聽來,林正杰根本是一個「舔共」到極致的「中共同路人」,或者是「中共滲透」進來破壞「台灣民主」的「第五縱隊」。不過,歷史的弔詭也體現在此,林正杰正是最有資格做這場「告白」的台灣人。

藏在民進黨黨名裡的「中國元素」
林正杰父親林坤榮1946年來到台灣後,參加情報局招考,加入特情室被派往大陸成為「國特」,被中共關押在囹圄長達25年。就在林坤榮獲釋的1981年,林正杰高票當選台北市議員,後來因國民黨議員超貸誹謗案遭判刑入獄。換言之,林正杰父子兩代,分別坐了國、共兩黨的牢。
儘管如此,仍未折損林正杰一絲一豪的「中國心」與民主信念。黨外時期,他先參與籌組「黨外作家編輯聯誼會」(編聯會),又擔任「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公政會)秘書長。他在公政會曾提出「民主時間表」,第一階段主張解嚴,第二階段國會全面改選,第三階段省市長民選,第四階段總統直選,第五階段台海和平。
多年後林正杰證實,「台海和平」其實就是「中國統一」的緩和說法,當時用以對抗國民黨「反攻大陸」的「戰爭」主張。陳水扁在懷念林正杰的臉書文章指出,「民主進步黨」的黨名,來自於當初他與林正杰想出共同競選口號「民主要制衡,制衡靠黨外;有黨外,就有進步」。但阿扁始終未參透的是,林正杰當年遊說眾人支持「民主進步黨」名稱的真正原因,其實是為了效法民初國會對抗國民黨的「進步黨」,梁啟超領導的「進步黨」則是由「共和黨」、「民主黨」與「統一黨」合併而成。

(相關報導: 風評:民進黨不需要法律 | 更多文章 )
民進黨走向台獨,良心建言成預言
林正杰的知行合一,反映了從黨外到民進黨成立之初的歷史原貌,亦即在反抗國民黨威權體制的台灣民主運動中,不只有「台獨」的聲音,「統一」更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林正杰自稱是民進黨內的「統派」,事實上當時還有其前妻楊祖珺,甚至日據時代反殖運動出身的周合源與許月里,也是民進黨創黨黨員。然而,隨著「新潮流」與台獨派成功「奪權」,也就是《台獨黨綱》的出爐,林正杰等人憤而退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