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關稅戰下,「美債」忽然變成熱門詞彙,由於「美債」是重要的資產配置工具,若價值有所變動,對於世界經濟秩序當然會有長足的影響。
不過有專家發現,美債的可靠性(專業術語是「信用評等」)下降,其實和「地緣政治因素」關係沒那麼大,而是「戰後嬰兒潮」這個世代逐漸老去,對於資產配置的想法也和年輕時候不同了。
「戰後嬰兒潮」老去,債券買氣接不上
「戰後嬰兒潮」不但人數眾多,而且處於二戰後經濟飛升的時代,簡單一句話就是他們「有很多錢」,加上出生於貧困世代,讓他們有比起富裕時代出生的人,有更高的「憂患意識」,這種「儲蓄防萬一」的集體行動,造成「儲蓄過剩」,讓美國經歷了長達40年的債券牛市,殖利率在這段漫長歲月中持續下滑。

而現在,「戰後嬰兒潮」年紀大了,對於「資產」的想法當然會和年輕時候大不相同,過去努力買債買股,現在步入人生黃昏期,會想要變現享受人生也不是什麼不能理解的問題。由於接手「戰後嬰兒潮」成為社會中堅的「X世代」人口數量低於「戰後嬰兒潮」,「X世代」下一代「千禧世代」則大部分是還沒開始累積資產的窮年輕人,「戰後嬰兒潮」大量釋出的債券乏人問津也屬正常狀況。
人當然不會一朝一夕之間變老,「X世代」人口數量不及「戰後嬰兒潮」也是幾十年前就能看出的趨勢,但為什麼美國政府、金融機構,都沒針對這個趨勢預做準備呢?
20年前生育率就下降,為何沒人發現「少子化」問題
其實不光是美國,台灣目前因為「少子化」,從小學、中學一路燒到大學,學校招不到學生讓政府不得不實施「退場機制」。更有專家警告未來台灣將有年輕人沉重的「扶養比」問題,甚至各行各業找不到足夠的人力維持產業正常運作,還有金融保險機構的「保險機制」可能面臨整套機制失靈而難以維持……。
不只是台灣,其實大部分經濟獲得一定進展的國家,都開始面臨少子化問題,像是過去還要用極具爭議的「一胎化」控制人口的中國,如今中央政府拜託大家生都沒辦法逆轉「少子化」的趨勢,人口成長率從2022年開始已經轉入負值。

而不管哪一國政府,別說「預視」未來了,面對放在眼前的「人口朝向負成長發展」的趨勢,幾乎都沒有為「未來一定會出現的狀況」做好準備。當然政府人員會有「未來十幾二十年我又不在其位,幹嘛要我去擔心那些問題」的想法很人性也很正常,只不過跟一些人老要建立「施政者可以洞察未來」的印象也差太多了。
別再跟著神棍的胡說八道浪費資源了
其實不只是政府單位沒在趨勢發生的當下做出反應,以《達文西密碼》聞名的小說家丹.布朗(Dan Brown)在2013年還出版小說《地獄》,描述害怕地球人口過度成長的富豪,陰謀製造瘟疫要讓人口直接對半砍。但事實上當時先進國家出生率急降、人口朝向負成長趨勢發展早有跡可循,這本小說還是以「過時的恐懼」獲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可見別說「觀察出趨勢預先做出反應」了,就算「分辨當下真正的情況所將產生的問題」對於任何人都是艱難的任務。
搞政治的人為了要維持自己統治的正當性、為了要取得自己擴權的正當性,編造一些「英明的領袖有預示未來超能力」的鬼扯覽但很正常,但選民如果跟著瞎胡鬧、整天質問為什麼領袖沒「遠見」就不是一件讓人安心的事情了,一個健康的社會,是要認真研究問題想出解決之道,而不是幻想哪天出來個「高偉光」把問題扼殺在搖籃裡面。
像是台灣現在的狀況,很明顯健保、勞保財務問題總有一天會爆,綠電目前的進度鐵定沒辦法跟上國際「去碳」的要求(除非川普成功地叫那些亂搞「無碳」的左派去吃屎),當然因為少子化造成的社會失衡也早晚會發生。連擺在眼前的問題都還沒能好好解決,就不要整天跟著一堆「我預言XX年會……,除非……」的神棍瞎胡鬧,浪費解決實際問題的資源了。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
‧ 文青炮慈濟 那你記得剪白紙嗎? (相關報導: 「最關鍵的儲蓄者正在一個個離場」 揭露美債困境核心問題:世代交替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