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購屋時往往認為「成屋」比預售屋更有保障,認為看得到、摸得著的實體房屋才是安全選擇。然而,房產專家何世昌近日發文提醒,這種認知其實潛藏風險,許多買家正是因為過於放心,反而成為詐騙受害者,他指出,過去十10年「新成屋」詐騙案件與「一屋二賣」等情事頻傳,發生頻率恐怕並不比爛尾樓少。
「便宜成屋」成誘餌
何世昌在個人粉專「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發文指出,市面上常見以超低價格為誘因的成屋詐騙,多以「快速交屋」話術吸引買方,他指出,有不肖業者會聲稱,「我這邊有一批房子價格非常便宜,只要今天匯款,幾天內就能交屋」,讓急於買房或預算有限的民眾一時心動,未經詳查就將款項匯出。
他提醒,這類案件中,買方通常會被要求將款項直接匯入私人或無保障的帳戶,一旦錢到手,對方即刻人間蒸發,受害者求助無門,因此,無論購買預售屋或成屋,都應該逐步查證賣方身分、屋況真偽與產權完整性,千萬別輕信來路不明的「限時優惠」。
黑心建商整合土地後「翻臉不認帳」
對此,有網友分享更嚴重的實際案例,一名網友在留言區透露,自家親身經歷了一場精心設計的建商陷阱,一間建商因施工導致鄰近7戶透天厝受損,聲稱願意「負責重建」,並提供租屋補貼,看似負責任的態度,最終竟成為整合土地的手段。該建商後續在順利取得受災戶土地並完成合併後,立刻將整筆土地出售給第3方,自己則迅速脫產消失,被害住戶僅握有對「建商法人」的債權,但因無實質資產可供追償,最終求償無門。
何世昌回應表示,若接手土地的新業者為「善意第3人」,依法保護其權益,原屋主幾乎無法挽回損失,只能寄望地方政府能介入協助。他也呼籲民眾,千萬別以為「眼見為憑」就萬無一失,無論屋況再好、價格再甜,若對賣方背景、產權資訊與交易流程未經仔細查核,依舊可能落入陷阱。
(相關報導: 7折開價賣不掉!房市「假繁榮」徵兆曝光 專家示警還會再跌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