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1份紅肉,心臟病風險上升15%!美國研究曝結果,連吃一個月結果超驚人

2022-11-04 09:47

? 人氣

當連續攝取紅肉為主的飲食一個月後,大多數受試者血液中的氧化三甲胺會增加約3倍,甚至有些人增加超過10倍以上。(示意圖/取自pakutaso)

當連續攝取紅肉為主的飲食一個月後,大多數受試者血液中的氧化三甲胺會增加約3倍,甚至有些人增加超過10倍以上。(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吃肉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原因不只是因為「膽固醇」?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與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共同發佈的研究指出 ,以往膽固醇被認為是引發心血管風險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原因,但無法給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全面性解釋,該研究指出腸道在消化肉類食物中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有重要關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愛吃紅肉增加心臟病,不只是因為膽固醇?

愛吃紅肉增加心臟病機率,每天1份風險上升15%。(圖/潮健康提供)
愛吃紅肉增加心臟病機率,每天1份風險上升15%。(圖/潮健康提供)

吃肉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原因不只是因為「膽固醇」?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與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共同發佈的研究指出 ,以往膽固醇被認為是引發心血管風險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原因,但無法給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全面性解釋,該研究指出腸道在消化肉類食物中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有重要關聯。

研究團隊收集4,000名65歲以上成人的數據,調查發現攝取未加工的紅肉類以及紅肉相關的動物性食品,都會增加心臟病風險。尤其是未加工的紅肉,每天攝取1.1份,顯示與15%的心臟病風險有關。相反地,飲食中以家禽(雞鴨)、雞蛋、魚類為主的人身上,並未顯示出同樣現象。

消化紅肉產生氧化三甲胺 ,與心血管疾病相關

研究認為,攝取紅肉與心臟病之間的關聯,約有8%~11%的風險是腸道細菌消化肉類中所產生的中間代謝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 TMAO)的過程有關。(圖/潮健康提供)
研究認為,攝取紅肉與心臟病之間的關聯,是腸道細菌消化肉類中所產生的中間代謝物「氧化三甲胺」的過程有關。(圖/潮健康提供)

該篇研究認為,攝取紅肉與心臟病之間的關聯,約有8%~11%的風險是腸道細菌消化肉類中所產生的中間代謝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 TMAO)的過程有關。紅肉中的肉鹼與膽鹼會被腸道菌利用、代謝成為具臭味的三甲胺(TMA),而後經由肝門靜脈進入肝臟,氧化後產生氧化三甲胺進入血液循環。

近年許多科學研究指出,人體血液的氧化三甲胺濃度,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生物標誌,同時也是導致心肌梗塞的重要成因。氧化三甲胺會促進巨噬細胞堆積血管壁中,並抑制膽固醇回收、與增強血小板凝集活性,進而使血管粥狀動脈硬化並形成血栓。

研究指出,腸道菌代謝左旋肉鹼會產生氧化三甲胺,而左旋肉鹼在紅肉中含量豐富,在能量飲料及營養補充品中也都有左旋肉鹼存在。共同作者Zeneng Wang認為,氧化三甲胺應視為心臟病的潛在預防指標,某些患者沒有高血壓及高膽固醇,但可能在血液中已有高濃度的氧化三甲胺。

另外,該研究也發現,體內氧化三甲胺較高與糖尿病有正相關,而糖尿病是明確的心臟病危險因子。

連吃紅肉飲食一個月,氧化三甲胺最多增十倍

歐洲心血管初級預防學會(European Primary Care Cardiovascular Society)的報告指出 ,當連續攝取紅肉為主的飲食一個月後,大多數受試者血液中的氧化三甲胺會增加約3倍,甚至有些人增加超過10倍以上,尿液檢測也發現明顯的氧化三甲胺濃渡增加,還會降低腎絲球對氧化三甲胺的過濾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全脂與低脂的飲食內容,並不影響氧化三甲胺的濃度高低。

總的而言,攝取紅肉之所以增加身體裡的氧化三甲胺,原因與紅肉飲食比例、消化肉鹼對腸道菌叢的改變、以及過濾代謝氧化三甲胺對腎臟的影響都可能是原因。另外,研究也觀察到,部份益生菌對於降低血液中的氧化三甲胺有幫助,而微菌叢移植則可能是幫助大量攝取動物性飲食導致腸道菌叢失衡的方法之一。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潮健康。(原標題:吃紅肉易得心臟病,膽固醇不是唯一原因!研究:跟腸道「代謝產物」有關)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