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  

約 217 項搜尋結果
新竹縣臺灣耕牛文化協會推出「牛耕小旅行」體驗農村生活,享受探索大自然。(圖/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提供)

今夏必載!勞動部桃竹苗「2025暑期遊程」,探索台灣夏日多元魅力

基隆石垣航線未開先轟動。(翻攝自官網)

觀點投書:石垣島航線是台灣觀光的危機,還是轉機?

屏東大店長11期基礎班全體大合照。(圖/屏東縣政府勞青處提供)

龍舟賽意外偏航卻爆紅!屏東這堂「大店長課」,教的遠不只做生意

青年局長林楷軒(右)與學員親手製作「天地掃」,不僅學習到傳統工藝的技巧,更與林內社區的歷史人文深刻連結,展現跨世代的文化傳承。(圖/高市青年局提供)

導覽結合手作!山海探險隊尋訪林園濕地與百年「天地掃」工藝

山海探險隊造訪旗山南勝社區,局長林楷軒(第一排左三)與學員在社區執行秘書陳春月(第一排左一)的帶領下,認識荔枝產業的循環經濟與地方創生的迷人魅力。(圖/高市青年局提供)

青年局結合農業與文創推「山海探險隊」南勝社區成青年探索地方創生新據點

南橫音樂節-布農文化天籟之聲」在桃源區展開序幕,現場舉行別具意義的布農族祈福儀式,為活動掀起第一波感動。(圖/高市桃源區公所提供)

布農文化天籟之聲!114年南橫音樂節啟動 高山祈福揭開文化樂章

德國的「健康亭」與「多世代住宅社區」,聚焦高齡友善設施、社區共照模式與智慧型公共服務。(圖/臺東縣政府原民處提供)

讓長輩安心留在部落!臺東赴德取經 探索「人情味+科技感」長照解方

從北端的蘆竹到南端的新屋,桃園「珍珠海岸」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圖/桃園市政府觀旅局提供)

桃園「珍珠海岸」改造計畫起跑 挖掘在地DNA 打造觀光新亮點

臺東縣政府舉辦「出發吧!2025青年新五感走讀」活動,結合地方文化、產業經營與永續議題,為青年發展打造全新行動平台。(圖/臺東縣政府原民處提供)

出發吧!臺東啟動「青年新五感走讀」,邀青年深入家鄉激發參與熱情

臺東縣政府《自然醒慢活祭》啟動,縣長饒慶鈴邀請大家親臨臺東,感受山海共鳴的豐沛能量。(圖/臺東縣政府提供)

臺東《自然醒慢活祭》臺北首發!饒慶鈴邀全國社工體驗療癒之旅

國內若沒有專責的推動辦公室來統籌規劃公法人的執行,會造成大民族大部落發展優於小民族小部落的狀況發生。圖為阿美族Pito Koreng a‘epah七罈酒祭。(資料照,桃園市政府提供)

觀點投書:設置「部落公法人」推動辦公室

臺東縣府舉辦「114年產業形象營造及店家再造輔導計畫」說明會暨工作坊,吸引近50家業者熱情參與。(圖/臺東縣政府財經處提供)

「慢東商號」再進化!臺東鐵道旅人慢店計畫啟動,店家再造迎向國際

雲林縣長張麗善參訪日本小豆島橄欖公園、寒霞溪及百年醬油工廠,了解其將農產轉化為多元產品的成功策略。(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張麗善訪日本小豆島 汲取地方創生經驗助雲林偏鄉發展

北分署玉里就業中心推薦萍萍(左)到「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執行單位啄木鳥協會擔任社區服務人員,輔導社區婦女學習技能。(圖/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提供)

翻轉偏鄉女性職涯 北分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助力部落婦女重建人生

2025 Be a DOER呼叫都市行動派將於3月1、8日,舉辦說明會。(圖/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提供)

be a DOER 徵件起跑!北市邀您一同參與城市改造,打造理想家園

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是北台灣蔬菜供應的重要來源,也是尤優佳與丈夫返鄉從農後所發展的新農業。(攝影/吳宙棋)

不開花不結果的種菜美學:青農崛起,打造承載三代農業人夢想的共生家園

鍾汯佑由台北移居花蓮創業,並將原住民部落代的植物知識融入產品中。(圖/蒔煦文化創意提供)

為大地種下溫暖與希望:一段由都會到原鄉青年實踐夢想的旅程

黃衍勳(右)承襲長輩的土地,與弟弟黃衍景(左),以創新思維和農業科技活化雲林農村。(圖/微醺農場提供)

青農返鄉:以科技和熱情復興記憶中的農樂園

具會計師與財務長背景的蔡英地(右3)返鄉創業,以向天哥創新農業展開新農業藍圖。(圖/向天歌創新農業提供)

奮身一躍成神農:一場由會計師所發起的農業革新運動

打造培育基地,可可雅米帶領屏東可可農以團體戰讓國際看見。(圖/可可雅米巧克力工坊提供)

越在地越國際的屏東可可夢

陳佳新與謝宜伶夫妻熱愛故鄉彰化,以數位科技讓地方文化被看見。(圖/奇步應用提供)

讓數位科技成為的橋樑,串起家鄉的美好故事

金門縣古崗社區發展協會自108年起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在北分署金門就業中心輔導下,成功推動地方創生與經濟發展,並創造弱勢族群就業機會。(圖/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提供)

創造600個工作機會!北分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活化地方、照顧弱勢

「2024花蓮新世代青年城市論壇」在花蓮市中山公園盛大舉行。(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青年城市論壇登場 徐榛蔚:打造青年創業夢想地

日本首相石破茂將地方創生列為重要政策。(資料照,美聯社)

石破茂列地方創生為重要政策 日本政府「基本方針」草案曝光

花蓮縣長徐榛蔚率團拜訪福岡縣八女市中央大茶園,考察當地茶產業如何透過合作社經營模式成功轉型  。(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取經日本八女茶產業轉型模式 徐榛蔚盼打造花蓮農業新亮點

「山東野表演坊」分享在地劇團特色,與文化部長李遠(右3)、臺東生活美學館館長徐敍國(右1)合影。(圖/文化部提供)

李遠花蓮走透透 挖掘「百大文化基地」 串聯成臺灣最美的文化風景

信義房屋12月6日舉行「社區一家20週年論壇」,以「社造創生 開啟永續台灣」為題,邀請產官媒重磅專家與社造工作者交流。

信義房屋社區一家20週年論壇 跨界對談社造永續新解方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名譽理事長許士軍(左)頒發管理獎章榮譽給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

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推廣企業倫理 獲管科會最高榮譽「管理獎章」

文創展會POPUPASIA 亞洲手創展 松菸開幕  應援所有手創工作者進軍國際市場。(圖/POPUPASIA提供)

文創展會POPUPASIA 亞洲手創展 松菸開幕 應援所有手創工作者進軍國際市場

花蓮縣政府舉辦地方創生見學一日遊,隊深入部落、文創空間,探索地方創生的無限可能。(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地方創生見學之旅 部落、百貨、將軍府 探索在地產業新可能

今年天災頻傳,國發基金特放寬「國發基金協助地方創生事業振興融資方案」多項內容。(資料照,柯承惠攝)

天災頻傳 國發會挺地方創生補貼期限延長

彰化石牌坑親水生態步道結合社區推動生態旅遊及當地傳統龍眼焙灶文化與八卦山咖啡產業,串聯周邊餐飲及旅宿業者,活絡地方產業經濟。(圖/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地方創生打造彰化綠色經濟鏈 牌坑親水生態步道形塑環境教育

來自台灣彰化的FUMIKA風實華為了成為舞妓,克服種種困難,前往日本追夢。(FUMIKA風實華提供)

「台灣舞妓」克服困難在日出道 FUMIKA風實華為一生志業努力追夢

台東縣政府舉辦「Land in Taitung 土地製造」臺日創生經驗交流系列活動,邀請五位日本地方創生專家,與台東團隊進行交流。(圖/臺東縣政府原民處提供)

台東部落創生再升級!日團隊跨海經驗傳授 激盪在地新火花

花蓮縣長徐榛蔚領取振興券,提醒民眾領取期限至10/18下午5點,逾期將不予補發。(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探索在地文化與創新未來 花蓮見學活動開創產業新篇章

「2024嘉義縣地方創生主題展」展現縣府、鄉鎮公所及民間團隊推動地方創生的精彩成果。(圖/嘉義縣政府綜規處提供)

嘉義地方創生大放異彩!9鄉鎮計畫成果展現 打造更豐富的城鄉生活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將努力推動12項「沃土計畫」,涵蓋影視產業、文化科技、出版、戲劇展演等領域,以豐富台灣的文化沃土。(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114年度預算突破300億 打造文化沃土 支持藝術、影視與文化基地

新北市將持續建置新北哈客館,多管道行銷客家文化,與市民共創新北好客都2030願景。(圖/新北市客家局提供)

「以客為尊共創新北好客都」 全齡化客語扎根、多元化管道行銷客家文化! 侯友宜:119年建置完成15座哈客館!

花蓮縣政府舉辦「創生新視野・地方新風貌」地方創生沙龍系列活動中區場,吸引在地創業者及關心地方發展的民眾踴躍參與。(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地方創生沙龍熱烈舉行!專家分享成功秘訣與創新動能

中市觀旅局針對東豐自行車綠廊萬興社區休憩點進行整體休憩空間綠美化及設施優化,並配置步道及遊憩區-涼亭及東豐綠廊道。(圖/台中市政府)

提供完善休憩設施 台中東豐綠廊萬興社區休憩點全新啟用

作者認為,參與地方創生有利於大學生培養認同感。(圖/臺南市政府工務局提供)

觀點投書:大學參與地方創生─以學生自治組織參與地方創生類USR為例

全台最大地方創生微電影競賽「青春還鄉」前進台中,舉辦競賽徵件說明會。(圖/台中市政府)

匯聚優秀創作者能量 「2024青春還鄉微電影競賽」前進台中

中國少子化。2023年1月,北京街頭的新年裝飾。(美聯社)

日本南韓恐消失!人口專家示警:東亞各國生育率過低,國家可能走向消亡

頂新魏家於故鄉永靖成立成美文化園,其中魏成美堂展示魏家家訓與發跡歷程。(攝影/吳宙棋)

持續成就共好社會,頂新和德基金的捐助初心

市長陳其邁出席北高雄地方創生音樂祭「蟯港灣祭」,活動現場首日即吸引逾5,000人次前來參與。(圖/高市文化局提供)

地方創生音樂祭「蟯港灣祭」熱鬧登場 陳其邁:感受北高雄地方產業魅力

南投縣政府辦理社區產業行銷計畫第1次聯繫會報。(圖/南投縣政府)

加強社區經驗交流 投縣府辦社區產業行銷計畫聯繫會報

蜜蜂正因氣候變遷大量消失,歐美興起「城市養蜂」熱潮,期望減緩衝擊。(AP)

熱心的斜槓護理師,如何用一年只採收一次的日本蜂蜜,讓離島出現生機?

花蓮縣政府青年發展中心5月「大師講座」,開設「傳統文化轉譯與地方創生」課程。(圖/花蓮縣政府青年發展中心提供)

「大師講座」傳統文化轉譯與地方創生 分享地方實踐與創新

旗津輪渡站空間蛻變活化成地方創生基地,並引進在地店家進駐,提供市民嶄新的搭船環境並培養地方產業發展。(圖/高市交通局提供)

引進在地店家進駐營運!旗津輪渡站蛻變成地方創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