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叫女兒寫功課,反被問「妳在情緒勒索我嗎?」心理師嘆:台灣人都誤用了

2018-03-09 08:30

? 人氣

不久前,一位女性朋友告訴我,她對放學回家猛看漫畫的小學六年級女兒說:「妳都回家那麼久了,怎麼還不趕快去寫功課?妳再這樣媽媽要生氣囉!」女兒放下漫畫,冷冷地把頭轉向她說:「妳知道妳現在在情緒勒索我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位女性朋友傷心地告訴我,聽到這句話她心裡好難受啊!她平常是一個很喜歡自我覺察與自我反省的媽媽,所以當女兒這麼說,她一句話都答不出來,連「我是為你好」這句話都硬生生地吞回去。

是的,這一年來社會上發生了好幾起令人震驚的事件,集體情緒迅速高漲。有些人開始覺醒,不想再當個善良的濫好人,還有更多人為自己的不快樂找到了出口,將矛頭指向身旁的人,大家開始爽快地分析與批評別人的行為,彷彿集體被一種「受害者」的陰影給籠罩,同質高的受害者聚在一起相互取暖,轉過身獨自一人時,卻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堅強起來。

(示意圖非本人/pakutaso)
自己的不快樂都是因為被他人情緒勒索?(示意圖非本人/pakutaso

為什麼會這樣呢?

迷思一:情緒勒索的關係等於失敗的關係?發現情緒勒索就要斬斷關係?

這是因為我們誤用了「情緒勒索」這四個字,而沒有回到心理學家蘇珊創建這個研究所提出的原典理論,去思考蘇珊提出這個概念的用意。

蘇珊是美國加州一位資深的心理學博士,也是1997年寫下《情緒勒索》這本書的創始者。「情緒勒索」的概念在於解釋「關係的拉鋸」而非「其中某一方的行為」。蘇珊把情緒勒索解釋為一種「交易」,說明了這是一種「你情我願」的過程,並且,出現情緒勒索元素的關係並非就是一個失敗的關係。

比方說,一對情侶的互動中,某人只要和伴侶爭吵就會演出跳車的危險舉動,伴侶自然是痛苦不堪,被危險情人擾亂得無可自拔。既然現在大家知道了情緒勒索理論,那就趕快遠離這種會勒索的人不就得了?

同樣的例子,你覺得你媽一天到晚在情緒勒索你,那你幹嘛不有guts一點,背著包包自己去自力更生不就好了?或者你媽根本已經年紀很大了說話又超級惡毒,你不會乾脆都不要理她就好了?

因為關係的建立過程遠比我們所想的還要複雜,除了價值感以外,所有烏烟瘴氣卻斷不開的關係中,總有某些柔情是令人難以放下的。

所以蘇珊說,她之所以會寫下《情緒勒索:全球暢銷20年經典》這本書,是為了「和另一半、父母、同事、朋友保持更密切的關係」,卻又受困於他們控制下的我們所寫的。

所以說,情緒勒索的理論不是讓你用來承受需要拒絕對方的痛苦,而是讓你學習用一個更舒服的方式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

記得我剛開始在大學當輔導老師時,曾經接過一位在家庭中遭受嚴重肢體暴力的孩子,他的父母婚姻關係不好,所以母親將所有的心力(控制欲)都投注在他身上。當他開始進行心理輔導後幾個月,某天我收到他母親打來的電話,質問我和他兒子談了什麼,讓他兒子都不理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皓宜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