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排名第一的願望竟是功課進步...專家:孩子並非父母的作品,家長得自行克服這5項壓力

2017-09-12 09:20

? 人氣

早上7:00出門、晚上8:00回到家,生活就是上學、安親班、才藝班,這是現在很多孩子一天的生活寫照。大家習以為常,但最近衛福部公布台灣第一份兒少心智調查,發現有近1/3的孩子有行為情緒障礙的問題,3%曾有自殺的念頭。教育專家忍不住要提醒父母:你的孩子快樂嗎?你知道他們的煩惱和壓力嗎?

台灣的小學生挺忙的。小學五年級的小傑,一天的行程是這樣的:早上7:00上學,放學後安親班的大巴士會來學校接,然後在安親班寫作業,之後還要補英文與人文歷史課,直到晚上8:00才回到家,吃吃東西、洗個澡,趕著去睡覺。第二天醒來,又是這樣的生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之前小傑的老師認為他可能過動,而媽媽認為,盡量把他的時間排得滿滿的,送進安親班可以督導他功課,還會給額外的作業,挺好的。小傑雖然不喜歡但也不反抗,只是變得很被動,覺得自己是個邊緣人,也不喜歡交朋友。

這是台灣一般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寫照,大家習以為常,但教育專家忍不住要提醒父母:你的孩子快樂嗎?你知道他們的煩惱和壓力嗎?

壓力大的孩子,背後是焦慮的父母

去年兒福聯盟做了一份全台兒童心願與煩惱調查,兒童的五大願望中,依次為「功課進步」、「身體健康」、「交到好友」、「爸媽常陪伴」、「有足夠的玩樂時間」。兒童的五大煩惱則是「課業」、「交友」、「外表」、「家庭經濟狀況」以及「自己或周遭人生病」。其中「課業壓力」是兒童的五大煩惱之首,有超過八成的孩子感到煩惱。

值得注意的是,兒童的首要心願與煩惱,都和課業有關。而比對1999年的調查,當時75%的孩子有課業壓力,17年後的今天,這個數字已經高達81.4%。令人不解的是,這份只針對小學生的調查,為什麼課業的壓力這麼高?

心理學上有「倒U型理論」常運用在運動競賽上:壓力太低或太大時,對於表現都呈現負影響。一個人壓力負荷過重時,前額葉皮質本該維持理性、抑制衝動的能力,便會大幅降低,身體的調控系統,例如免疫系統、體溫、飢餓、疲勞、生理節奏,也會不協調。壓力過大時,也容易出現身體不適、情緒暴怒、失控等偏差的反應。

基隆長庚兒童醫院精神科醫生蔡伯鑫觀察,「現在大環境讓大家充滿不安,例如多元入學評量讓家長壓力更大;孩子想做更多,但好像永遠都做不好。過去是『不要輸在起跑點』的壓力,現在變成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是壓力。」蔡伯鑫發現,來就診的一群壓力大的孩子,身後是一群更焦慮的父母。

01
(圖/MIKI Yoshihito@flickr)

孩子的壓力,來自父母的期待

其實很多壓力,都源自於父母的期待。「現代的孩子很忙,比較有心思的家長,絕對不只安排安親班,一定有各種的才藝。」新北市光復國小輔導老師黃瓊玉觀察。她的學校一年平均有50個班級、大約50位學生需要進一步輔導,其中不乏情緒人際壓力、家庭照顧不佳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