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林全下台,台灣可以更好嗎?

2017-09-12 06:00

? 人氣

林全院長是「真辭職」還是「被辭職」?恐怕只有當事人知道。(資料照,蘇仲泓攝)

林全院長是「真辭職」還是「被辭職」?恐怕只有當事人知道。(資料照,蘇仲泓攝)

林全院長從上任至辭職獲准期間,更換閣揆及由誰組閣的討論傳聞一直沒停過,這齣戲終於在4日告一段落,新的賴院長也在8日正式上任。有趣的是,準備接任的賴清德三個月前就知道了,去訪問美國時,他提出令人意外的「親中愛台」訴求,原來是為了準備接班;前陣子受訪時,賴清德還說全力做好市政沒有別的規劃,總統府發言人也多次強烈否認並指責媒體亂寫,「誠信」在台灣的政治界果然是不存在的,林全院長是「真辭職」還是「被辭職」?恐怕只有當事人知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會換閣揆,當然是因為民眾對政府的施政不滿意,但難到只要換一個院長就可以全部解決了嗎?執政黨在取得大位及國會多數的完全執政優勢下,到底有多少人是真心的在為全民福祉盡心盡力?好像更關心的是,如何為下一次的選舉做打算。

嬴得選戰之後,當初宣揚的政策,現在得面對選民來一一兌現,但偏偏這些政策要落實,不像喊口號一樣,並沒有特效藥,815大停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目前的政府,感覺就像得了癌症一樣,為了治療癌症,一直想找到一個快速、簡單的治療方法,但這樣反而會忽略真正的問題。如果這個癌症的根源很簡單,是由某一種病毒所引起的,才有可能找到快速治療的方去。但若要降低癌症的風險,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強化身體健康的生理機制,增加身體細胞的防禦能力。也就是政府要針對問題本質制訂解決方案,從基礎做起,但這樣的施政作為往往太慢,民眾在短期也看不到,因此不被重視。

小英政府的施政滿意度持續低檔,行政院長的角色似乎是難辭其咎,但這個角色能否做的好,我們也要看政府如何看待這個職位,賦予多少自主空間及權力,我們可以從資訊取得、動機(個人特質、政府制度)、權力、責任承擔、能力等幾個面向來看,除了能力及責任承擔以外,我不知道林全院長還擁有那些?因此也不難判斷行政院院長可以有那些作為,更別說,從一上台更換閣揆的傳聞一直沒停過。

如果政府目前的施政困境是林全院長造成的,那換掉林全也就可以改善了,但事實不然,我們更應該去看台灣目前問題的本質是什麼,深入了解其病因,同時給予行政院長充份的權力(由其是人事權),才有可能慢慢的逐項改善,不是急就章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甚至去推動缺乏共識且會樹敵的政策法案,也許應先推民眾關心的拚經濟政策,再去推具爭議的改革,相信會得到更多的認同。

另外,我們也應該去思考,政府任何的人才佈局不能只有選舉考量,不能只有利益分配及論功行賞,更應該要有人才培育的機制,才不致於使人才發生斷層,否則只會不斷的重複上演現有的失序亂象,就算請再有能力的人或賴神組閣,真的能發揮神蹟改善台灣現況嗎?選舉及治國是截然不同的思維,值得小英總統好好的思考,否則我們只會跟以前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新的行政院長、新的部長,實在非全民之福。

*作者為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系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