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還能做些什麼?─《智能革命》選摘(3)

2017-09-12 05:30

? 人氣

作者表示,所有單一技能的職業,都可能被機器取代,當你看見幸福的同時,背後就有些事物正在坍塌。(資料照,取自網路)

作者表示,所有單一技能的職業,都可能被機器取代,當你看見幸福的同時,背後就有些事物正在坍塌。(資料照,取自網路)

很多人尚未意識到,所有單一技能的職業,都可能被機器取代。語音辨識代替速記員的景況,最近幾年就會發生;現場同步翻譯當前只是受限於麥克風陣列(microphone array)硬體的發展,所以還需要一段時日;電子員警比保全更有效,很多社區內的車牌辨識攝影機,已經取代以往的刷卡進出;電商、快遞業的人工客服已經被機器取代。倒是計程車司機,可能會晚一點遭到淘汰,因為無人車並不容易在10年內取代人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亞馬遜的「無收銀員超市」讓血拼族一片歡呼。在這裡,顧客只要安裝特定App,就無須排隊,無須到櫃檯刷卡,拿好商品就可以走人。感測器會自動辨識顧客帶走的商品、計算價格,並在顧客離開超市的時候,自動從他們的金融卡扣款。有人戲稱,這種購物體驗就像自由搶劫一樣,讓消費者大呼過癮。

在亞馬遜的「無收銀員超市」,顧客只要安裝特定App,就無須排隊,無須到櫃檯刷卡,拿好商品就可以走人。感測器會自動辨識顧客帶走的商品、計算價格,從他們的金融卡扣款。(資料照,取自amazon Youtube頻道)
在亞馬遜的「無收銀員超市」,顧客只要安裝特定App,就無須排隊,無須到櫃檯刷卡,拿好商品就可以走人。感測器會自動辨識顧客帶走的商品、計算價格,從他們的金融卡扣款。(資料照,取自amazon Youtube頻道)

這當然是消費體驗升級,但悖論在於:智慧超市在造福購物者的同時,也讓收銀員失去工作,進而減少購物能力。

彷彿量子態坍塌現象—量子以波的形式存在時才能被發現,但是當觀察者觀察時,量子必定存在於一個確定的位置,於是原來的量子波坍縮為一點,此時量子表現出粒子性,人也就無法繼續觀察—技術與幸福的關係也是如此,當你看見幸福的同時,背後就有些事物正在坍塌。

除了收銀員之外,歡歡喜喜購物的律師及新聞編輯等白領,可能也幸運不到哪裡去了。他們的職務也可能會被取代,至少基本的法律分析和通稿寫作,在一些公司已經交由機器執行了。就在2016 年底,俄羅斯最大的銀行俄聯邦儲蓄銀行(Savings Bank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Sberbank),宣布推出機器人律師,用於處理各種投訴信件。這導致大約3,000 名在銀行工作的法律專業人士被炒魷魚,俄聯邦儲蓄銀行執行委員會副董事長瓦蒂姆・庫里克(Vadim Kulik)說,未來所有的常規法律文件處理都將自動化,只需要律師處理那些緊急的法律程序。

機器人、或者說人工智慧,真的有辦法勝任新聞報導的工作嗎?(翻攝推特)
律師及新聞編輯等白領的職務也可能會被取代,至少基本的法律分析和通稿寫作,在一些公司已經交由機器執行了(資料照,翻攝推特)

未來,可能只有那些需要直覺、創造性的非標準化工作,例如藝術設計、規劃組織工作才不可取代。失去購物能力,倒也不是很要緊,因為購物本身可能也不需要了。馬克思認為,剝削導致工人階級的貧困,進而引起消費低下、需求不足,最終導致生產過剩並崩盤。在AI 時代,高效的機器生產可以滿足更多人口的基本需求,工廠業主可能連「剝削」人類的意願都沒有了,因為機器人能夠做得比普通工人更好。失去購買力的人口,也能從機器生產的豐盛中,分得基本福利。

全新的人類工作機會,的確會被創造出來,例如無人車交通管理職務,又如亞馬遜已經擁有5萬名為資料貼標籤的工作者。屆時,衣食無憂的普通人類,可以實現馬克思所謂「上午狩獵,下午釣魚,晚上研究哲學」的自由生活了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