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還能做些什麼?─《智能革命》選摘(3)

2017-09-12 05:30

? 人氣

作者表示,所有單一技能的職業,都可能被機器取代,當你看見幸福的同時,背後就有些事物正在坍塌。(資料照,取自網路)

作者表示,所有單一技能的職業,都可能被機器取代,當你看見幸福的同時,背後就有些事物正在坍塌。(資料照,取自網路)

很多人尚未意識到,所有單一技能的職業,都可能被機器取代。語音辨識代替速記員的景況,最近幾年就會發生;現場同步翻譯當前只是受限於麥克風陣列(microphone array)硬體的發展,所以還需要一段時日;電子員警比保全更有效,很多社區內的車牌辨識攝影機,已經取代以往的刷卡進出;電商、快遞業的人工客服已經被機器取代。倒是計程車司機,可能會晚一點遭到淘汰,因為無人車並不容易在10年內取代人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亞馬遜的「無收銀員超市」讓血拼族一片歡呼。在這裡,顧客只要安裝特定App,就無須排隊,無須到櫃檯刷卡,拿好商品就可以走人。感測器會自動辨識顧客帶走的商品、計算價格,並在顧客離開超市的時候,自動從他們的金融卡扣款。有人戲稱,這種購物體驗就像自由搶劫一樣,讓消費者大呼過癮。

在亞馬遜的「無收銀員超市」,顧客只要安裝特定App,就無須排隊,無須到櫃檯刷卡,拿好商品就可以走人。感測器會自動辨識顧客帶走的商品、計算價格,從他們的金融卡扣款。(資料照,取自amazon Youtube頻道)
在亞馬遜的「無收銀員超市」,顧客只要安裝特定App,就無須排隊,無須到櫃檯刷卡,拿好商品就可以走人。感測器會自動辨識顧客帶走的商品、計算價格,從他們的金融卡扣款。(資料照,取自amazon Youtube頻道)

這當然是消費體驗升級,但悖論在於:智慧超市在造福購物者的同時,也讓收銀員失去工作,進而減少購物能力。

彷彿量子態坍塌現象—量子以波的形式存在時才能被發現,但是當觀察者觀察時,量子必定存在於一個確定的位置,於是原來的量子波坍縮為一點,此時量子表現出粒子性,人也就無法繼續觀察—技術與幸福的關係也是如此,當你看見幸福的同時,背後就有些事物正在坍塌。

除了收銀員之外,歡歡喜喜購物的律師及新聞編輯等白領,可能也幸運不到哪裡去了。他們的職務也可能會被取代,至少基本的法律分析和通稿寫作,在一些公司已經交由機器執行了。就在2016 年底,俄羅斯最大的銀行俄聯邦儲蓄銀行(Savings Bank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Sberbank),宣布推出機器人律師,用於處理各種投訴信件。這導致大約3,000 名在銀行工作的法律專業人士被炒魷魚,俄聯邦儲蓄銀行執行委員會副董事長瓦蒂姆・庫里克(Vadim Kulik)說,未來所有的常規法律文件處理都將自動化,只需要律師處理那些緊急的法律程序。

機器人、或者說人工智慧,真的有辦法勝任新聞報導的工作嗎?(翻攝推特)
律師及新聞編輯等白領的職務也可能會被取代,至少基本的法律分析和通稿寫作,在一些公司已經交由機器執行了(資料照,翻攝推特)

未來,可能只有那些需要直覺、創造性的非標準化工作,例如藝術設計、規劃組織工作才不可取代。失去購物能力,倒也不是很要緊,因為購物本身可能也不需要了。馬克思認為,剝削導致工人階級的貧困,進而引起消費低下、需求不足,最終導致生產過剩並崩盤。在AI 時代,高效的機器生產可以滿足更多人口的基本需求,工廠業主可能連「剝削」人類的意願都沒有了,因為機器人能夠做得比普通工人更好。失去購買力的人口,也能從機器生產的豐盛中,分得基本福利。

全新的人類工作機會,的確會被創造出來,例如無人車交通管理職務,又如亞馬遜已經擁有5萬名為資料貼標籤的工作者。屆時,衣食無憂的普通人類,可以實現馬克思所謂「上午狩獵,下午釣魚,晚上研究哲學」的自由生活了嗎?

或許可以,但可能會缺少自由的心情,因為你不能創造價值,不被需要。人類的一大基本需求,就是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可。沒有價值的人,會進入何種消沉狀態?或許,他們會重新組成一個圈子,如同地下城一般,有一套不同於智慧世界的生活方式。

地下城的想像有些遙遠,在短期內,剩餘人口的增加,將是一個現實問題,可能會引發社會的不安定。我們可以想像,未來會有新的勞動保護法條款頒布,比如規定每間企業雇用的機器人與人工比例不能少於一定標準等。但當務之急,可能是升級社會職業培訓,為普通工作者提供電腦、互聯網和人工智慧方面的職業教育。

美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項挑戰,2016 年12 月白宮發布〈人工智慧、自動化和經濟〉(“Artificial Intelligence,Automation, and the Economy”)報告,為因應就業市場的變化提出策略性建議,包含:

● 要為教育培訓投入巨資,教育和培訓美國人,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

● 為工人提供更好的指導,引導他們進行工作上的轉換,同時賦予工人權利,確保廣泛共享由人工智慧帶來的經濟成長收益。

這些建議很美好,但考慮到美國政府即便在醫改計劃的執行上也舉步維艱,能否有效應對AI 革命,還有待觀望。康乃爾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圖靈獎得主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Hopcroft)在2017 年初預測,隨著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的興起,未來美國勞動力規模可能需要縮減50%。

中國能為改善不平等做什麼呢?在目前這個數位時代,能否在技術手段的幫助下縮小鴻溝?我們在此僅拋磚引玉,希望引起更多有識之士的思考和探索。人工智慧教育大腦應該被投入於職業培訓中,讓機器輔助普通工作者學會與人工智慧打交道,學會在AI 時代尋找工作價值。

20170901-天下文化《智能革命:迎接AI時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變革》立體書封。(天下文化提供)
天下文化《智能革命:迎接AI時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變革》立體書封。(天下文化提供)

*作者李彥宏為百度公司創辦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先後擔任道瓊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即時金融資訊系統設計者,以及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公司資深工程師。他所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奠定整個現代搜尋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智能革命:迎接AI時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變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