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 的所有文章

馬斯克要組「美國黨」,話說得輕巧,但真要成為「關鍵第三黨」,難度極大。(美聯社)

陳國祥觀點:馬斯克組黨打造美國第三勢力,成績能比柯文哲好嗎?

賴清德連邀請在野領袖會商都不夠誠意。圖為賴清德(右二)視察警政署反恐訓練中心。(鍾秉哲攝)

陳國祥觀點:李在明能,賴清德不能

總統府邀請在野黨領袖國安簡報,照片曝光為此設置好的200吋大螢幕;不過,藍白兩黨都婉拒出席。(總統府提供)

陳國祥觀點:在野黨不是招之即來的,共產黨不是揮之即去的!

2025年6月4日,南韓新任總統李在明與第一夫人金惠景出席總統就職典禮。(美聯社)

陳國祥觀點:韓國選出新總統,民主失調病症不比台灣輕

總統賴清德大權獨攬,司法也成為政治武器。(柯承惠攝)

陳國祥觀點:權力的「極大化」與「極惡化」常是一線之隔

美國總統川普談判旨在迫對方在其他領域讓步,非單純關稅戰。(資料照,美聯社)

陳國祥觀點:跟美國的貿易談判不能一味取悅

賴清德總統繼續故「獨」自封,只會將把台灣帶入自殘、自毀的際遇中。。(資料照,柯承惠攝)

陳國祥觀點:世界進入「大交易」時代,賴清德不能再故「獨」自封!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二)17日出席在新北市板橋舉行的「戰獨裁行動」活動,他並走上街頭請託民眾參與罷免立委連署。(資料照,柯承惠攝)

陳國祥觀點:遊戲規則不利於反罷,轉守為攻才能制霸!

台北市長蔣萬安(左起)、 新北市長侯友宜、國民黨主席朱立倫、 台中市長盧秀燕、 桃園市長張善政10日出席國民黨舉辦的縣市長聯合對策會議。(資料照,柯承惠攝)

陳國祥觀點:盧秀燕與朱立倫分進合擊,國民黨才有厚望!

大罷免風潮持續延燒,近日不少校園亦傳出部分學生響應罷免活動,在校園設攤收連署書。 (示意圖/取自flickr)

陳國祥觀點:當校園失去拒絕政治侵犯的自由

總統賴清德出席「國安高層會議會後記者會」,提出十七項策略因應中共威脅。(柯承惠攝)

陳國祥觀點:「賴17條」打造的綠色永續執政之路

美國總統川普於國會發表上任後第一次演說。(資料照,美聯社)

陳國祥觀點:川普天威難測,拖累美國經濟

2025年3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的車隊抵達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的川普國際高爾夫俱樂部後,一名支持者降下了他的旗幟。(AP)

陳國祥觀點:川普之道=川普之盜

總統賴清德(前中)在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前右)等人陪同出席「2025哈利法克斯台北論壇」。(柯承惠攝)

陳國祥觀點:賴清德觸犯「八戒」面臨「三輸」危機,能不回頭?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毫不留情放棄烏克蘭,形同簽下了澤倫斯基的「政治死刑」。(AP)

陳國祥觀點:川普何時簽下賴清德的政治死刑判決書?

筆者認為,當前政治僵局的肇始原因是立法委員選舉結果,民進黨掌握行政權而無法掌控立法權,進而無法全面執政。圖為總統賴清德召集五院會商國政。(中央社提供)

陳國祥觀點:錯置政治僵局的因果關係,當然徒勞無功!

筆者認為,民進黨全面執政時代大搞多數暴力,推動「大罷免」妄圖借此翻轉國會朝小野大的結構。(資料照,顏麟宇攝)

陳國祥觀點:今年是臺灣民主的重生年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率先喊出「大罷免」,引起藍營反制。(資料照,柯承惠攝)

陳國祥觀點: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大陸推出AI大模型─台灣好自為之!

南韓政局動盪,實則台灣朝野僵局不遑多讓。圖為尹錫悅的支持者在首爾舉行大規模示威,聲援遭到逮捕的韓國總統。(美聯社)

陳國祥觀點:朝鮮半島「兩韓」體感冷熱不同,海峽兩岸「兩韓」吹不一樣的風!

筆者呼籲總統賴清德,川普已重繪世界地圖,另訂新的遊戲規則,我們不能再執迷不誤,而必須徹底摒棄冷戰思維。(資料照,蔡親傑攝)

陳國祥觀點:賴清德不要再沈迷在民主與專制對抗的思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