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Netflix《咒》其實沒有那麼恐怖!他揭電影沒說的3大嚇人元素,讓你不知不覺掉進詛咒深淵

2022-07-21 18:58
35,808人氣
Netflix《咒》(Incantation)取材自高雄真實事件,故事講述女主角6年前觸犯了家族中的神秘禁忌,身邊的人接二連三發生不幸的故事。(圖/取自imdb官網)
Netflix《咒》(Incantation)取材自高雄真實事件,故事講述女主角6年前觸犯了家族中的神秘禁忌,身邊的人接二連三發生不幸的故事。(圖/取自imdb官網)

沒趕上《咒》(Incantation)院線,看到Netflix電影上架,立馬即刻便正坐觀賞。在電影的一開始,透過紀錄片、自拍、咒術、祝福等元素,大致上已經可以猜到整部片的結構,是柯孟融導演精心設計的參與式陷阱。

全片觀畢,我覺得,影片整體製作細膩,鏡頭運作與場面調度節奏感很好。故事題材尚好,恐怖感操作也可。但,總覺得缺乏了某種恐怖片的核心。

抽絲剝繭,我們就來解讀與理解一下《咒》到底是好看還是不好看。

恐怖片的攝影手段

電影《咒》劇照。(圖/女子學提供)
《咒》劇照。(圖/取自《咒 Incantation》臉書專頁)

看過柯孟融導演幾個不錯短片,像是《鬼印》、《大雨》,可以發現他對於電影內容的傳播設計(或許就叫做「創意」)。後來也看過長片《打噴嚏》,越見執導功力。

他的恐怖片《咒》,無論是在美術、聲音、視覺效果等技術方面,製片品質十分優良。《咒》全片交替使用手持攝影機、運動攝影機、監視器、手機來構成,敘事線上切換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視角也不做作扭捏。

善用各種攝影的特質、切換,來表達劇情、情況與情緒,例如監視器的長時間真實側拍,或是,手機相機的臨時短暫捕捉,或是,運用自拍的紀錄目的,完成主角口白的敘事。

若從電影製作的角度來看,的確,《咒》跳脫了從前台灣鬼片的公式,展開新的形式。不過,某個程度上,我們可以在《咒》裡看到許多知名恐怖電影的要素。例如《鬼影實錄》的攝影畫面,《錄到鬼》中的手持攝影,《七夜怪談》的怨念傳遞,《厲陰宅》的家屋鬧鬼,《娑婆訶》的邪教團體,《大法師》的附身橋段,《降頭》的養蠱與反噬。不及備載。

恐怖電影大雜燴

柯孟融混合了美國、日本、韓國、泰國、台灣的恐怖片敘事手法與象徵元素,加上他本身對說故事所在意的創意手法,對訊息傳遞、劇情翻轉、恐怖沉浸的要求,打造成《咒》一恐怖電影的膾炙人口。

可是我卻覺得,這些恐怖片組合,讓電影淺顯易懂,讓觀眾可以迅速腦補,快速地傳達「恐怖感」。但諸多設計反而在許多地方削弱、淺薄了恐怖的深度,簡化了恐怖的文化邏輯。

例如,家屋的恐怖鬧鬼情節,其實沒有深究「為何鬧鬼」,一般來說,空間性鬧鬼通常會指涉地方小歷史,但這裡卻僅淪為靈動現象的「展示」。由於《咒》中所有的恐怖分支都起於佛母,反而稀釋了其中的文化邏輯。

在電影技術基礎上,《咒》真的達到了一個與從前台灣鬼片區異的境界,但實質上,在恐怖電影創作面向上,我則稍作保守評論。

恐怖的層次

《咒 》劇照。(圖/取自《咒 Incantation》臉書粉專)
《咒 》劇照。(圖/取自《咒 Incantation》臉書專頁)

好吧,如果太多的恐怖片手法、元素、象徵,令本片同時好看,也不好看。那我們就深入到這些恐怖的元素、象徵中,對其分類與理解,以實際認識《咒》的恐怖深淺程度。

我們將本片中的恐怖,分成「不確定命運的恐怖」、「文化系統對立的恐怖」、「文化系統失序的恐怖」。以下簡單討論。 (相關報導: 影評/Netflix《咒》8字咒語背後的恐怖涵義!16個細節揭祝福背後的算計,所有陰謀原來環環相扣 更多文章

1. 不確定命運的恐怖

「不確定命運的恐怖」,大致上訴說一種對「失控」的恐懼,如電影中的死亡、事故、禍害,充滿不確定性的威脅,同時也呼應了「火佛修一,心薩嘸哞」。導演在一個蠻高的層次上,去點出這個「禍福相倚,死生有名」的「不確定性」,這種失控的恐懼,隨時對人生埋伏。

繼續觀看內容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不分區藍委李德維、李貴敏任競總發言人 蔣萬安扛黨內壓力:不願急就章
烏俄戰爭讓中國有「啟發」!美國CIA:似乎在重新思考犯台時機,但未放棄運用武力
農曆七月「鬼月」正是買房、裝修好時機!專家揭3大省錢訣竅,用低價格買到理想的房子
銀齡高峰論壇》51.6%民眾對老年福利表示滿意 賴清德:將持續致力推動高齡化更多元的社會福利
裴洛西將訪台灣》拜登:軍方認為此時出訪「不是好主意」 共和黨眾議員力挺
男大生申請租屋補助,卻慘遭租客霸凌!背後原因曝光惹眾怒
黃金世代》長者獨居已成未來趨勢 老盟籲政府提出前瞻性策略打造幸福獨居
特斯拉第2季財報優於預期,出脫75%的比特幣部位
台南18隻柯基、西施等品種犬開放認養!8/2辦理公開抽籤
台股早盤漲逾50點,台積電走穩、潤泰全跌停
還好有怪奇物語!Netflix首見連兩季訂戶減少,股價低點反彈14%,準備推出廣告版方案
「有一點我絕不原諒他!」柯文哲批陳時中有大頭症:支持者高端吞得下去?
飯前、飯後吃水果,到底哪個較健康?營養師公布正解,教你6招找到最佳攝取時間
Netflix訂戶銳減近百萬!官方8月再出手整頓共享帳號,僅剩1招能免費看
統一、全聯爭通路霸主將壟斷市場? 學者分析:這幾類人恐是最大受害者
僅一個半小時就落幕,上海台北雙城論壇「史上最冷、爭議最多」
同學會13人慘遇「延遲交屋」!專家曝3種易踩雷建案最好別碰,這款被套風險最高
7000億資金海灌六大產業園區:這區20分鐘內可到台北,房價卻只要北車一半
除了南山,還有哪些公司面臨淨值保衛戰?財務危機有多大?壽險公會深夜急提3點說明
農曆七月「鬼月」旅遊13禁忌!晚上不拍照、不拍肩膀、別去海邊…犯了好兄弟恐卡上身
2022勞動部紓困》勞健保、勞退最多可緩繳半年!一文看懂申請資格,4步驟快速線上登記
雙北9縣市高溫警報!氣象專家曝「類熱浪」來襲,這3天應防熱傷害
你不只是店員,更是幫客戶解決問題的人:登山新手買包,問過3家店學到這件事
明明有孩子要養,為何不找份好工作?社工15年看遍台北貧困家庭,道出壓垮單親最沉重關鍵
多喝水不一定沒事!醫師示警1類人「沒口渴都不要喝」,否則死亡率大增
重申一定選2024總統讓「社會財富重分配」 柯文哲:我才曉得朱元璋為何殺功臣
BA.5進入台灣社區 「關鍵變異」讓曾經確診和疫苗打足者都可能「中招」
「蔣萬安、陳時中講政見一定挨打」 柯文哲談北市選戰:黃珊珊比較乾淨
猛點頭認證民眾黨「女性較男性優秀」 柯文哲:20年前祖母就告訴我
先別管聯準會了!全球都在看歐洲今天會被俄羅斯「斷氣」嗎?
競選團隊2個月組不好?蔣萬安決策小圈圈「太難搞」 黨內人士紛打退堂鼓
秀41年前博士論文暗批林智堅 張善政到《下班瀚你聊》透露已在中壢買房
「一直打黃珊珊怎能挖到她的票」 徐巧芯:蔣萬安唯一的敵人就是陳時中
「這是俄羅斯的生存之戰,也是未來世界秩序的鬥爭」 普京智囊卡拉加諾夫:俄羅斯輸不起,俄羅斯的失敗不可想像
市值暴跌74%,投資人信心潰堤!專家:沒搞懂DeFi玩法就衝進場,小心淪為韭菜
風評:美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會帶給台灣什麼禮物?
徐勉生觀點:拜登訪中東難有成效
銀行家觀點》美國聯準會、烏俄戰爭和COVID-19疫情促使中國債券市場外流
蘇志誠專文:美麗之島不能淪為戰場,成為靶場
張讚國觀點:都是論文惹的禍─林智堅混水摸魚VS.柯志恩一魚兩吃
蘇清泉觀點: 高鐵延伸屏東計畫案之爭議
吳典蓉專欄:陳時中為何可以不在意台北市民?
觀點投書:股票慘跌,房地產能靠得住嗎?
觀點投書:陳時中的多重宇宙
觀點投書:學術倫理的重要性
饒瑞正觀點:AI航行機器人的道德標準是什麼?
觀點投書:藍綠不要打假球 全民需要吹哨者保護法
觀點投書:環保與政治間的考驗─論歐洲議會准天然氣核能貼綠標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