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翰銘專欄】藝術的生命、人的生命

2016-09-11 08:00
我們需要藝術,不是因為它帶來金錢,而是藝術豐富了人生(圖/wikimedia commons)
我們需要藝術,不是因為它帶來金錢,而是藝術豐富了人生(圖/wikimedia commons)

很多人聽到「藝術」二字,立馬敬而遠之。藝術在現代社會,是那麼遠,又那麼近。遠者,新聞不時出現天價的藝術品報導,藝術好像是富人的玩意,故作高深的;近者,每一個人都必然接觸過藝術,我們都有自己喜歡的歌曲、自己的品味,我們欣賞過精彩的電影,又看過令人發笑的漫畫。到底藝術是甚麼?

我們去斷定一個人是否有文化,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其人的藝術修養,如讀過多少文學、懂得多少藝術史、品味的高低諸如此類。藝術好像是一張門票,只有部分幸運的人才可進入,其他人都門外,繼續自己的生活,不解藝術圈子內所發生的事。由於藝術精英化,而且與商業/政治利益千絲萬縷,甚至用作分辨社會地位的工具,藝術變得更似一種社會壓力多過全人發展。舉例,不少家長希望子女能入讀名校,而要小朋友去學齊繪畫、音樂、舞蹈,試問這樣的藝術對人的發展又有何意義?

追溯本源,藝術就是情感、創作力和美感的給合,就像一條簡潔的方程式。這條方程式每人都能應用,因為每個人都有感受、創意和品味。然而,若我們不是以藝術賺錢,這條方程式對我們的生活又有何意義?

很多老一輩和現實主義者都認為藝術是沒有用,而「沒有用」的意思是藝術不能養起自己和家庭。這種論點其實是過時的,因為現代社會有很多人是靠藝術賺錢。這種講求創意的行業,若果能從競爭之中跑出來,生活必定過得不錯,總比漫無目的地在公司做個不重要的螺絲好。然而,「藝術無用論」的一個最大的盲點是,藝術之用並非只在於賺錢,而是填補了生活的缺失。

我們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之中,與作者產生了精神上共鳴的化學作用,重拾人類共同情感。某君縱使是最現實的現實主義者,他/她的生命在某一刻難關,藝術必然成輔助他們的忠誠朋友,例如年輕人失戀的時候,不正正聽相關的歌曲和看有關的電影;遠鄉別井時,家鄉的藝術不正正引起鄉愁;當我們讀到感動的詩句,不正正勾起特殊的感覺;藝術家不正正是受某作品感動而立志投身藝術嗎?

我們需要藝術,不是因為它帶來金錢,而是藝術豐富了人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也有自己對世界的感受。不管是業餘還是專業,當藝術的創造者注入自己的情感,並感染他人,這藝術作品便有自己永恆的生命。人生而就是為感受世界,因為人充滿熱情。既然藝術是發乎於情,何以藝術與我們有隔膜?

那是因為我們成長到某一刻,突然失去了熱情,不再去感受世界,接受社會給予自己的命運。人不再是充滿感情,卻變成無情的機械人,只為推動社會運作;人不再去創造,只懂執行指令;人不再建立自己的品味,而只有消費。這樣的生命是注定缺失的,難道不可悲嗎? (相關報導: 日治時期台灣藝術第一推手!富豪拋下日本留學夢,一生資產奉獻給台灣年輕人 更多文章

胡適說過,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我想藝術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現代社會分工精細,而且充滿壓力,使很多人沒有閒情去培養藝術。此外,我們的教育制度不是為培養學生做富創造力的藝術家,只為訓練出執行指令的機械人,因為社會需要奴隸才可使整套制度運行。我們的社會偏偏不想將藝術變成生活方式,因為藝術成就人生,卻不會令人學會服從。當今的藝術界是十分精英,因為那是社會制度的產物,但是真正藝術是你我皆能接觸之物,而非高不可攀,只要能突破認知的盲點和被社會訓練出來的習性,必感受到藝術的生命、人的生命!

更多文章
吳寶春的徒弟謝忠祐,朝大師之路邁進的麵包職人
不存在的手腳會痛怎麼辦?東京大學運用VR技術 成功舒緩幻肢痛
做環保、傳福音》英國教堂停用化石能源電力 改用可再生能源
美國夭壽爺奶!駕車載孫兒出遊 竟然吸毒吸到不省人事
榮登「全球最噁食物」,皮蛋真的是用馬尿泡出來的?製作過程大揭密!
汪浩觀點:什麼是「蔣經國路線」?
科技新觀點》一張投影片─「亞洲•矽谷」─江西趕屍人
核廢料放我家,真的沒問題嗎?放射科專家打臉反核人士,別再無端恐慌啦
鄧湘全觀點:樂陞收購案的省思─百尺竿頭應更上層樓!
胡又天專欄:文化事業─自爽、名譽、金錢,哪個重要?
李又宗觀點:你不知道的「梅花餐」
張宇韶觀點:國民黨得在監督者的角色上加把勁
多維觀點:網路服務 改寫經濟學「壟斷」定義
觀點投書:風險治理多管齊下,源頭管理更是趨勢─回應李世光
觀點投書:評新政府的M1A1主戰車政策
觀點投書:年金改革─用你的愚笨證實我的無能是應該的
就賣負能量!拆解全聯「鬼行銷」完勝術
2016年伊斯蘭教「朝覲」登場 無懼去年慘劇陰影 200萬穆斯林湧入聖城麥加
樂陞8月營收2.05億元 年衰退16.3%
挑戰奧運!百萬分之一秒的精準度
馮明珠受聘北京故宮 警大學者:政治上、法律上都有明顯瑕疵
陸客團火燒車慘案偵結》蔡英文總統再次哀悼沉痛
回應綠委「統戰基地」指控 央廣:誰在「統戰」誰?上我們官網就知道
一場校友會 窺密林百里發跡路
獨家》強化府院黨團連繫 蔡英文將每兩週日親開整合會報
美國總統大選11月8日才見分曉?未必,37個州與華府讓選民提前投票
雲嘉缺肥料造成搶購 農糧署:台肥全力生產並持續進口
赴金門視察小三通 蔡英文:尊重九二會談,呼籲兩岸放下歷史包袱
想當有殼蝸牛,好難!紐西蘭平均房價破2300萬居全球之冠 台灣排名墊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