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偵查課》ㄉ是一把刀:注音符號系列五

2015-11-12 06:10

? 人氣

江西出土的商代獸面紋青銅刀。(山西博物館藏)

江西出土的商代獸面紋青銅刀。(山西博物館藏)

注音符號的ㄉ,是從小篆的「刀」取形定音來的。

楷書看不出淵源,但找回甲骨文,就可以看出演變的脈絡。甲骨文裡,刀長得像這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文字學家怎麼認得出來這是刀字呢?這是因為刀字邊的幾個甲骨文字,利、初、劓等諸字的偏旁刀,樣子就跟這個字一樣,所以古文字學家才認定這個字是刀。

可是它長得實在太不像一把刀子了呀。我們比較一下金文的刀字吧:

上圖上排的三個字都出現於商朝的青銅器銘文,可以看到最原始象形時代的標準字形,尤其右上用白描鉤邊的刀字,簡直就是寫實畫了。順便比較一下江西出土的商代青銅刀實物,它們長得真是一模一樣:

 

商代青銅刀。(作者提供)
商代青銅刀。(作者提供)   

文字學家通常認為金文因為鑄造在青銅器上,那是國之重器,常常需要傳之子孫,所以上面的銘文必然會用最正規的標準字,甚至可能還會用更古老的原字(就像我們現在刻印章會用隸書、篆書一樣)。而甲骨文由於是手工刀刻在甲骨上的緣故,筆畫可能趨向減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看甲骨文和金文的刀字長得不太一樣的緣故。

甲骨文基本上只保留了刀刃(上弧)和把手(下彎),以及兩者之間的護鍔。我們怎樣可以斷定上弧部分是刀刃呢?原因是甲骨文裡正好也有「刃」這個字:

這兩個字都是刃,不管是一撇或一個小圈,都是指事符號,用來指示刀刃之所在。所以我們才能確定甲骨文的刀字,上半是刀鋒,下半是把手。

現代漢字中帶著刀字旁的字,大部分都帶有切、割、殺、 砍的意義,:

分:用刀切分開;
切:用刀切斷;
刈:鐮刀;
刊:古義是用刀改掉錯別字;
刎:拿刀割脖子;
刖:古代刑罰,砍腳;
利:鋒利;
劓:古代刑罰,割鼻子;

至於「到」字,雖然從刀,但它的刀旁是聲符,所以意義上是跟「至」有關,不是跟刀有關。

有些刀字旁的字現在我們已經忘記它為什麼帶著刀的意義了。例如「卯金刀」組合而成的劉。劉在現代只剩下姓氏用法,但在造字初期,這個字可是殺氣騰騰的。

光看拆字,卯在甲骨文是一塊肉,大刀對剖的造型;金在周以前是指青銅;所以整個劉字,就是在講一把青銅大刀把一塊肉剖成兩半的意思。白話文現在沒有這個意思,不過在閩南語裡面「劉」則還保留著切割的意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