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已經與俄羅斯總統普亭通話,開始就俄烏戰爭停火談判進行磋商。先前傳出川普已透露會與俄方談及土地、資產劃分,令外界憂心烏克蘭會被美俄瓜分土地或利益,美國在烏克蘭陷入戰爭挫敗困境之際,毫無掩飾地露出其強權掠奪本性,川普以美軍僅存的武力優勢去恫嚇、威脅其他國家就範,他也想併吞格陵蘭、加拿大、巴拿馬運河,哪一天川普若開口欲將台灣納入美國第51州恐怕也不稀奇,川普已經成功掠奪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到美國生產高階晶片,相關晶片產業鏈也被被跟進,賴清德讓台灣以肉飼虎想求得一隅偏安,但川普能讓台灣留得全屍嗎?
烏克蘭曾是蘇聯的一部分,1991年獨立後,一直在親歐和親俄之間搖擺。2014年的克裡米亞危機和頓巴斯戰爭是關鍵轉捩點,導致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惡化,轉向西方。澤倫斯基在2019年當選,頓巴斯衝突持續。他的立場是尋求加入北約和歐盟,這激怒了俄羅斯,導致戰爭的發生。
烏克蘭歷史上長期處於外部勢力爭奪中(波蘭-立陶宛、奧斯曼、俄羅斯帝國等),東西部在語言、宗教(東正教與天主教)和文化認同上存在差異。東部與俄羅斯聯繫密切,西部更傾向歐洲。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但經濟轉型艱難,寡頭政治滋生,東西部對「親俄」或「親歐」路線分歧嚴重。2004年烏克蘭被美國策動「橙色革命」與2014年「廣場革命」(Euromaidan)兩次大規模抗議,加深了國內分裂。澤倫斯基2019年以「反建制」形象當選,承諾結束頓巴斯戰爭、打擊腐敗、改善民生。但他卻未能有效解決國內腐敗、經濟疲軟等問題,且在加入北約的公開呼籲上刺激了俄羅斯。烏克蘭東西部的認同分裂被美國外部勢力利用,結果演變為代理人衝突。
當然烏克蘭的遭遇並非某一方的單方面責任,而是冷戰後國際秩序失能、民族國家建構失敗與強權政治的疊加後果。美國前總統拜登承諾給烏克蘭更多軍事援助對抗俄羅斯,現任總統川普卻要烏克蘭償還數倍的代價,美國這樣不守信而缺乏道義的國家,世界各國會怎麼看待美國的誠信問題?
美國的對烏政策變動也非單純的失信,更是暴露了其作為霸權國面臨的三大困境,一、內政外交的撕裂,民粹主義崛起迫使外交政策服務於短期選舉利益。二、道義現實的衝突,在推廣價值觀與維護現實利益間難以平衡;三、權力投射的衰減,資源有限性導致戰略優先順序的激烈取捨。
川普在任內多次表示有意購買格陵蘭,此舉引發丹麥和格陵蘭自治政府的強烈反對,被視為對北極地區資源的覬覦 。另外川普對於巴拿馬運河的主張,川普錯誤宣稱運河被中國控制,聲稱美國需要為「經濟安全」重新控制運河,但他卻忽視了1977年前美國總統卡特,與巴拿馬軍政府領導人托里霍斯簽訂條約規定的主權移交內容。另外川普的加拿大併吞言論,提出將加拿大作為第51州的想法,這些言論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