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前台灣應該沒有多少人知道亞亞這個人,更別說看到她在抖音上挺「武統」影音,對台灣人而言,她可能連網紅都談不上;但經親綠網紅檢舉後,原來相當邊緣的亞亞一夕暴黑,連少數幾位幫她講話的學者也成「人民公敵」;然而,亞亞這一課其實是一個陷阱題,台灣絕大多數人不喜歡亞亞的「武統」言論,但政府處理的方式卻曝露台灣民主素養的不足。
亞亞的武統言論其實就是一種民主悖論,用武力方式讓一個國家或政體消失,這樣的言論不可能被威權體制容認,「打著民主反民主」其實就是典型的民主問題,因此台灣有人嘲諷亞亞的行為是柿子挑軟的吃,不值得受言論自由的保障,殊不知,亞亞的異端言論會出現,正凸顯民主的台灣和威權中國的強烈對比,面對這樣形同「異端」而且是反民主的言論,台灣如何因應也反映兩件事,第一、台灣對自己的民主有多大的信心。第二、台灣對民主自由的信念或素養有多強。
陸委會以「有危害國家安全之虞」廢止亞亞的依親居留許可,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說,「鼓吹武統及戰爭言論絕對不是言論自由」,換句話說,一旦祭出國安大帽子,言論自由就要退位;標榜言論自由的多元民主者相信,只要讓言論市場開放,最後最好的主張有望勝出,用國安理由來處理亞亞的武統言論,某種程度是對台灣的民心向背不具信心,事實上,即使賴政府不斷宣傳台灣遭到中國大陸滲透,但各家民調都顯示,主張統一(不論是和統還是武統)都是極少數,要不是民進黨政府大張旗鼓祭出嚴厲處分,亞亞不可能躍上台灣的公共輿論平台,遑論要影響台灣民心。民進黨政府顯然對自由的言論市場不具信心。
針對學界的批評,總統府反駁指出,鼓吹對台發動侵略戰爭,已抵觸了民主與言論自由的紅線;然而,所謂言論自由的「紅線」,並不是由總統說了算,而是需要一套法定程序,也就是至少要立法明令禁止,要有清楚的法律要件,而不是由行政體系隨意裁決。事實上,言論自由最清楚的紅線就是「明顯而立即的危險」,一個還要經過檢舉且政府大放宣傳才為人所知的「網紅」,顯然不具有立即而明顯的危險。
當然,賴政府顯然對言論自由有錯誤的認知,當權者或大眾喜歡的言論,就是所謂的主流言論,何來保護問題,只有異端或一般人敵視的言論,才需被要保護,保護異端的考慮為何?誰知今天的異端不會變成明天的主流,就如同性婚姻權,過去多國禁止,但現在卻成為世界趨勢;當然,如果武統言論值得保護,不在希望其變成主流,而是台灣有信心在言論市場上戰勝,真理愈辯愈明,這就是民主的底氣。相反的,一旦政府採取極端的手段管制言論,「武統」之後就是「我是中國人」的認同遭到質疑,這已是真實發生的事件,當人民開始自我(互相)審查、寒蟬效應啟動,台灣爭取多年的自由就危在旦夕了!
那些敢於聲援亞亞的學者和人權團體,不是因為他們抗中保台,相反的,他們就是要保留台灣這幾年好不容易學到的一點進步價值,不只言論自由,還有比例原則、人權、人道、法治原則,如果能兼顧這些原則,台灣也許可以比較包容而且進步的面對亞亞武統事件,而這正是民主台灣和中國不同之處,亞亞事件令人憂慮的是,這樣的差距已在縮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