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觀點:台灣女性主義為何恨女?

2025-03-27 05:50

? 人氣

台灣女性主義的恨女表現,具體而微地反射了黨的自由主義中那股強烈的法西斯主義潮流。(示意圖,Pixabay)

台灣女性主義的恨女表現,具體而微地反射了黨的自由主義中那股強烈的法西斯主義潮流。(示意圖,Pixabay)

檢察官利用社會大眾刻板印象中的女體想像,對自己所想要起訴的對象進行人格謀殺,只引發社會質疑檢察官的專業操守或轉移焦點,至於其間那種操弄女體想像的行徑,卻尚未對台灣各個角落充斥的女性主義者產生任何警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對女性的厭惡或仇恨,很少引起台灣女性主義的關注,除非捲入了那些與他們政治立場相左的人,因為台灣的所謂女性主義,是依附在政治立場上的女性主義,也就是依附在民進黨身上的女性主義。

面對政治上姓黨的檢察官,操弄女體形象,台灣女性主義者不痛不癢、無關緊要,後者似乎只會跟著一起嘲弄受害人在手機上偷藏女體照片,等於是追隨檢察官沆瀣一氣的操弄女體想像。

不過,為什麼台灣的女性主義表現得如此恨女呢?是真的恨女嗎?一旦分析了其中原委,也許不但不應該批評台灣的女性主義,反而還應該同情、讚許之。其間道理雖然迂迴,但頗值得學習。

女性議題的核心是生養育關係,在民進黨的文化裡,對生養育關係的剝奪與殘害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黨內男性同志在言詞或行動上把弄、騷擾異性的生養育器官,屢見不鮮,甚至是樂此不疲,但黨內女性同志卻千篇一律表現出寬大為懷,眼不見為淨,視而不見,見而不語。

二方面是透過殘害生養育關係來表達政治立場,包括放棄與剝奪尤其是母親們對生養育責任的付出需要。比如在新冠疫情期間,不容許小明返回台灣家園,將他們汙名化,一直到武漢疫情早就結束半年以後,才重新容許入境,這就是國家發動的對生養育責任的拋棄。

更嚴重的是,每每選定了政治上的代罪羔羊之後,常常以剝奪母親對擔負生養育責任的渴望,用莫須有的政治帽子,拆散家庭,而且主要還是那些正在養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

政治上姓黨的台灣女性主義,固然對黨剝奪並殘害生養育關係麻木不仁,並不代表完全不知厲害,所以只要犯事的當事人不姓黨,還是會一擁而上,不分青紅皂白的加以霸凌。

可見,他們還是需要彌補或宣洩因為姓黨帶給自己的壓抑,畢竟姓黨,所以必須顧及黨家的形象與前途,卻不代表對生養育關係無感,表示他們不是真的恨女,起碼關心生養育關係的那副面具,還是想戴著吧!

台灣女性主義的恨女表現,具體而微地反射了黨的自由主義中那股強烈的法西斯主義潮流。民進黨的自由主義,跟依附在黨身上,吸黨奶水的台灣女性主義,有個一樣的地方是,民進黨的自由主義與法西斯主義也是依照誰在執政而交替自如。

但台灣女性主義作為黨的大家庭中的女性,跟著黨翻雲覆雨,這可以理解,可是黨為什麼也能把自由主義翻雲覆雨呢?

原來黨其實不姓黨,而是姓美,是美國自由主義大家庭中的一員。對美國而言,黨的表現卻可以說是近之則遜,遠之則怨,既愛憐,又難弄,但起碼在美國心目中,算是一名黨妃,時而臨幸之而甘願縱容。

結果,美國面對黨處處顛覆自由主義,跟黨面對女性主義的恨女表演,都寧可讚許有加,絕不反省。

乍一看,他們讓喊得震天價響的自由主義實踐成了法西斯主義,而且還能得到自由主義的誇獎,他們讓女性主義實踐成了恨女主義,而仍能光明正大掛著女性主義的牌子。自由主義者摧毀自由主義的信用,仍然能帶著自由主義的高帽,女性主義恨女厭女,把生養育關係當成敝屣,依舊可以大言不慚號稱女性主義。

對女性主義整體而言,這一連串荒誕的表現,仍有重要意義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徹底顛覆了自由主義,如果說女性主義要抵抗父權價值那種虛偽的理性、普世、內在一致,數百年沒有成功,那台灣女性主義現在做到了。

現在就可以體會,不論是台灣女性主義,還是黨,都在自己依附的大家庭中,選擇了扮演刻板印象中的女性角色,透過自己的吸引力,也就是供養男性的能力或忍受男性的性騷擾的氣度,忍辱負重,以便站穩在家庭中的地位。

幾百年來,全世界底層人民抵抗西方的理性與個人主義價值,從來沒有這麼有效。根據照顧對象的需要而能因人而異的女性氣質,在台灣女性主義與黨的實踐中,發揮得淋漓至盡,居功厥偉。

*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石之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