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贏得二戰勝利的同盟國齊聚舊金山起草聯合國憲章,該憲章為全球新秩序奠定了基礎,有助於防止另一場世界大戰。憲章宣稱,所有國家享有平等權利,不得再「使用威脅或武力,侵害任何國家之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美國時任總統哈里・杜魯門(Harry Truman)對與會代表說,「大國的責任是為世界人民服務,而不是要主宰世界」。
如今,這些崇高的原則就算還沒有徹底失去意義,也顯得有些過時,因為世界又重拾自人類歷史上歷史開端以來一直被視為經世治國自然法的邏輯:強者為所欲為,弱者忍氣吞聲。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俄羅斯征服烏克蘭的戰爭已經進入第三年,俄羅斯吞併了烏克蘭的部分領土,並尋求讓其餘地區喪失獨立性。俄羅斯領導人還公開談論對其他鄰國的圖謀,其中包括歐盟和北約的成員國。

安理會的另一個常任理事國中國為俄羅斯的戰爭機器提供支持,且正在為發動戰爭奪取台灣做準備,並霸凌菲律賓和其他南中國海國家,在該區域提出各種主張。在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已開始發表大量具有帝國主義色彩的言論,屢屢威脅吞併加拿大、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區。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小國也在追隨大國的步伐。阿薩德(Assad)政權垮台後,土耳其和以色列開始擴大在敘利亞的駐軍。亞塞拜然威脅要消滅亞美尼亞,聲稱亞美尼亞的國土自古以來屬於亞塞拜然人。
「我們正進入一個新的征服時代,」華盛頓特區保守派智庫美國理念研究所(American Ideas Institute)的研究主任蘇曼特拉・梅特拉(Sumantra Maitra)說。「大國再次成為發號施令者。一些國家早早意識到了這一點,一些國家還沒有,但它們很快也會意識到。」
帝國主義思維目前重新抬頭,這表明過去三十年所建立的冷戰後秩序突然發生了逆轉。蘇聯解體後,人類似乎總算有機會學習按照一套普遍認可的規則來生活,幾個令人厭惡的邊緣國家除外。
如今,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概念越來越像是烏托邦——聯合國能否存續也越來越不確定。「在二戰結束80年後的今天,這一體系是否還能保留,需要做些什麼,它是否會被取代,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挪威外交部長埃斯彭・巴特・艾德(Espen Barth Eide)在接受採訪時說。
「一些國家認為規則應該永遠適用,我想說,我國就是其中之一,」他說。「一些國家則認為,規則應該在大多數時候適用,但當規則真正傷害到它們的盟友時,就不應再適用。還有很多國家說寧可不要這些規則,因為如果沒有這些規則,它們在世界上會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