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約 1,580 項搜尋結果
台灣高齡人口日益增多,在65歲以上的族群中,失智症的發生率相較其他族群更高。(示意圖/取自PhotoAC)

不是老人才會得失智症!專家揭4常見疾病是警訊,出現10大症狀快就醫

「肺高壓偵測系統」可於10分鐘內自動分析心電圖,將高風險患者陽性結果即時傳送給臨床。(台北榮總提供)

「肺高壓」症狀不明顯卻致命!北榮新開發AI系統 10分鐘內揪出高風險者

藍莓(圖/取自pixabay)

不是紅蘿蔔!中醫力推護眼「1水果」,每天吃一把改善乾澀發黃

眼科醫師吳孟憲提醒,白內障已呈現年輕化趨勢,甚至有不到40歲的患者就出現症狀。(示意圖/取自pixabay)

年輕人狂滑手機,不到40歲就白內障!醫生曝「1秒鐘自我檢測法」:馬上知道你有沒有症狀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今(2)日舉辦「妳的心健康,幸福不心慌」衛教講座。(亞東醫院提供)

女性更年期後心臟衰竭比例上升 醫示警:出現這3症狀趕緊就醫

想預防「國民惡夢」大腸癌,其實沒有那麼難啊!名醫建議5大防癌飲食法。(圖/Amanda@Flickr)

大腸癌年輕化「39歲就晚期」!名醫示警1類飲食陷阱:很多人都犯,別輕忽腹脹症狀

台中婦人騎車暴曬不適、竟是橫紋肌溶解。(示意圖/Unsplash)

大太陽騎車出門!台中婦「熱到橫紋肌溶解」 醫示警5症狀:熱天少做1事

肩胛骨周圍的肌肉也會活動,促進該部位附近微血管的血液循環,也就能緩解「肩膀酸痛」的不適。(示意圖/取自pakutaso)

才剛起床就很累、全身腰酸背痛?醫生示警症狀,小心是你的自律神經在搞鬼

失智症可以從那些生活細節察覺呢?(示意圖/取自photo-ac)

花錢方式改變,恐是失智症前兆!研究揭「7大異常症狀」,變得慷慨也要注意了

一家3人得肺癌!醫警告「家中常見1用品」如每天抽20根菸,這些電器也是高危險因子。(美聯社)

一家3人得肺癌!醫警告「家中常見1用品」如每天抽20根菸,電器比二手菸還毒

失智症不等於阿茲海默症,失智分為4大類型,最年輕可能50歲就發病。(示意圖/取自Pixabay)

不是老人才會失智!醫揭4大類型,「這一類」最年輕50歲就發病

阿茲海默症是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影響老年人,導致記憶力、思維能力和行為逐漸衰退。(示意圖/pexles圖片庫)

名醫林芳郁驚傳失智!醫生示警:「5大症狀」判斷你有沒有失智前兆,在家就可測

炎炎夏日是水果盛產的季節,但享受甜美果實的同時,務必留意潛在的健康風險。。(示意圖/取自unsplash)

「1水果」千萬別吃太多!6歲女童狂嗑,嗜睡、冒冷汗急送醫,醫師警告:嚴重可能死亡

認識眼睛飛蚊症和閃光,好好照顧視力。(圖/健康好EZ提供)

飛蚊症會自己好嗎?醫生警告出現「2大症狀」不能拖,釀成視網膜剝離恐失明

近日氣溫濕熱,又到了登革熱流行的季節。示意圖。(資料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登革熱69例境外移入創6年次高 疾管署:入境出現這5症狀快通報

太空風暴對不少人造成影響。(示意圖/Unsplash)

磁暴51小時頭痛、心悸嚴重?一次搞懂太空風暴 醫曝9症狀「恐影響身體」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今(2)日發文預警,端午連假前各大醫院急診壅塞的情況就很嚴重,目前一切窘境又都朝向惡化方面演進。(顏麟宇攝)

端午連假群聚疫情再起!醫師工會憂急診壅塞重演:有症狀先做1件事

新冠疫情飆高峰、留意7跡象預防重症。(示意圖/Unsplash)

新冠疫情狂飆「將迎高峰」!端午連假防群聚 醫籲留意7警訊防重症

在新冠肆虐的同時、全台諾羅大爆發。(示意圖/pixabay)

社區1病毒爆發「酒精殺不死」!聯手新冠襲捲 破50萬人掛病號:近5年新高

台中1名國中女生染新冠併發重症、全身血栓命危。(示意圖/Unsplash)

國中妹染新冠「全身血栓病危」!兒少族群淪重災區 醫示警4跡象防重症

新冠疫情連7週上升,高峰期還沒到!「3大情況」必戴口罩。(圖/取自pixabay)

新冠疫情連7週上升,高峰期還沒到!「3大情況」必戴口罩

醫師表示,其實過期的快篩並非完全不堪使用。(圖/立法委員林思銘提供)

新冠疫情再拉警報!過期快篩還能用?醫曝「這1點」是關鍵

新冠疫情再度升溫,全台門診出現確診潮,不僅多位自認「從未確診」的「天選之人」首度中標,疾管署最新數據更顯示,就診人次短短一週激增88.2%、突破1.9萬例,新增93起重症、4例死亡。(示意圖/取自photoAC)

10個人有5個確診!這波新冠症狀很猛 醫勸「別鐵齒」:吃藥也難緩解

近期台灣新冠疫情再度升溫,但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卻將目光轉向日本,示警當地「新冠好像還好,反而百日咳流行中」。(圖/取自pakutaso)

不是新冠!去日本旅遊注意,醫生示警:「1病大流行」,小孩要特別注意

到底熱狗、香腸、肉鬆、肉脯各種肉製品中,哪一種的用肉比例較高呢?(圖/食力提供)

即溶飲品、香腸、微波食品全中!哈佛研究:吃「超加工食品」巴金森氏症風險增2.5倍

黃軒在臉書粉專PO文示警,新冠病毒2025年最新版本「性格大改變」,變得更加「低調潛行」。(示意圖/取自photoAC)

新冠變異株「變低調了」!不會發燒、喉嚨痛,醫師曝最新5症狀:小心肺部變毛玻璃

根據最新醫護觀察和疾管署的數據,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確實正在悄悄升溫,而且已經連續上升五周了!這讓許多診所和醫院的門診量明顯增加。(資料照/柯承惠攝)

新冠疫情又起,醫生曝「常見3症狀」:這次中標真的非常不舒服!

醫院 生病 手術 看病 醫生 (示意圖/pixabay)

28歲男「腹瀉到腸穿孔」!罹怪病暴瘦至33kg 醫示警4症狀:無法根治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朱庭瑩表示,癲癇發作不只像電視演的倒地抽搐、口吐白沫一種表現,有時短暫麻痛、味覺異常,也有可能是癲癇發作的前兆。(奇美醫院樹林院區提供)

癲癇症狀不只有抽搐 醫揭「三不二護」急救關鍵與生活禁忌

肌少症怎麼預防?醫師推薦「5運動」,比跑步更有效!(示意圖/取自photo-ac)

肌少症怎麼預防?醫師推薦「5運動」更有效,跑步小心肌肉流失更快

中國大陸29歲男子吃到魚刺急忙喝醋、吞飯,最終因食道、胸主動脈破裂身亡。(示意圖/pexels)

吃到魚刺急吞飯「吐血身亡」!29歲男食道穿孔 扎破主動脈傷重不治

湖南高三少年劇烈咳嗽導致氣胸,醫師提醒3大注意事項。(圖/翻攝自微博/極目新聞)

感冒咳不停「左肺慘消失」!高三少年呼吸困難 醫曝3地雷:恐加重病情

植牙醫師蔡忠澍提醒,若口腔潰瘍或破皮遲遲未癒合、並持續超過兩週以上,應警覺是否為口腔癌。(示意圖/取自Pixabay)

嘴破多久會好?醫生提醒:超過「這時間」恐是口腔癌,出現5大症狀盡速就醫

書田診小兒科主任醫師蘇軏指出,黴漿菌為兒童社區型肺炎常見的病原菌。示意圖。(資料照,Pixabay)

學齡童發燒、久咳當心黴漿菌感染 醫曝5常見症狀、2招精準治療

氣喘沒症狀就能停藥?醫師親曝2大迷思。(資料照,取自PIXABAY)

氣喘沒症狀就能停藥?醫曝2大迷思:恐慢性發炎、肺功能變差

咳嗽(示意圖/取自freepik)

他不抽菸、愛運動,竟肺癌中標!醫揭5大危險因子,「1家電」天天釋致癌微粒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今(25)日邀請專家學者記者會,呼籲終止兒虐,擁抱孩子的不一樣。(黃天如攝)

10個孩子1人過動症「真正治療不到3%」 專家提醒:別讓他們困在症狀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新數據,2024年15至24歲女性梅毒個案較十年前暴增53倍。(示意圖/pixabay)

16歲女生手腳起水泡,一驗已染「這性病第二期」!台灣青少女病例10年暴增53倍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血癌,研究顯示中壯齡患者增加幅度顯著,呼籲中年民眾不應輕忽。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最惡名昭彰的癌症」找上50-59歲中壯年!4症狀像感冒、貧血 延誤就醫恐致命

胃食道逆流如果長期不處理,會使食道的內皮變性,最後還有可能轉變成食道癌。(示意圖/截取自pixabay)

胃藥吃多反傷胃!醫:治胃食道逆流,這8個方法比吃藥更有效

2024年10月18日,莫斯科市民在Lefortovsky公園慢跑。(美聯社)

美國「預防中風指南」近10年首度更新!掌握「FAST」口訣,即時判別與應對中風症狀

腸病毒傳染力強,疾管署提醒須確實以「濕、搓、沖、捧、擦」5步驟正確洗手。(資料照,台中市政府提供)

又一位幼童染腸病毒逝世 已3童亡創近年新高 疾管署: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五十肩指的就是負責活動的「肩關節囊」發炎、黏住,所以產生了疼痛與角度受限的問題。(示意圖/取自pakutaso)

肩膀痛、手舉不高就是五十肩嗎?出現「3情況」快就醫!初期症狀發展一次看

補充品或許可以改善氧化壓力和自由基的影響,但無法真正延長壽命。(圖/取自pexels)

明明沒貧血,為什麼一站起來就頭暈?名醫親身實證「補充1維生素」,6個月後症狀全消失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今(25日)指出,總計已採檢17件人體檢體,目前5位用餐者與5位店內廚房及外場工作人員皆驗出諾羅病毒陽性反應。(圖/取自涮樂和牛鍋物公開貼文)

誰把病毒帶進廚房?涮樂和牛「店內這群人」驗出諾羅陽性!症狀、潛伏期、傳染途徑一次看

前交通部長郭瑤琪日前因主動脈剝離離世,醫師提醒,主動脈剝離不是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年輕人也要注意!(示意圖/取自pixabay)

郭瑤琪主動脈剝離逝》年輕人也會得!出現3症狀立刻就醫,醫師教2撇步有效預防

胸悶 胸痛 心悸(示意圖/取自photo-ac)

胸痛到受不了?醫生曝「主動脈剝離10大預兆」要小心,48小時內死亡率達50%

面對動物攻擊傷人,健保署提醒,若傷口出現特定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引發感染或其他嚴重併發症。(示意圖/取自pixabay)

比特犬咬傷人!被狗咬8症狀快就醫,破傷風超過「這年限」就要補打

各大醫院眼科醫師包括台大蘇乾嘉、台北長庚陳賢立以及三總呂大文(由左至右)共同呼籲,青光眼初期幾乎沒有症狀,患者難以察覺,查覺時往往已是中重度階段。(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提供)

青光眼患者交通事故風險增65% 醫師示警:初期幾乎無症狀

2025年2月14日,美國密西根州戴維森市蓋茨小學的兩位小朋友笑得好開心。(美聯社)

美國年輕世代為何變開心?《經濟學人》:憂鬱症狀與自殺率雙降,專家設法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