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被不道德的棉,被人權糟蹋的新疆人權

2021-03-30 06:10

? 人氣

美國主導全球反中,新疆棉成為熱議題。(AP)

美國主導全球反中,新疆棉成為熱議題。(AP)

一如預料,新疆問題成了大型政治戰場;沒有例外,成了政治戰場後,是非與真相必然是第一批犧牲者,只剩兩造聲量的比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新疆問題專家吳啟訥指出,「新疆再教育營」是西方創造的名詞,正確名稱其實是「學習班」與「職業教育訓練班」。裡面有兩類人,一是受宗教極端主義影響的人,另一類是漢語能力和職業技能不足,真正需要職業訓練的人,而後者才是多數。

簡言之,新疆「職業教育訓練班」旨在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維吾爾族的就業問題,其次是「去極端化」,制度性消弭恐怖主義。

西方以謠言炮製國際輿論,其中最可笑的是「種族滅絕」。即便是主張存在人口滅絕現象的德國學者報告,也承認維吾爾族人口在2010年至2018年,人口從1017.15萬上升至1271.84萬,成長25.04%,高於全中國境內少數民族,更高於漢人

沒見過那裡的「種族滅絕」,人口卻成長得那麼快的。

當然,任何無知者都可以無視數字事實,按照西方人權標準,為新疆「職業教育訓練班」貼上自己喜歡的標籤,但西方人權標準與相關NGO運作模式,既雙標又內藏政商結構。以人權鬥爭中國,中國人就掀開「人權營商模式」的老底。

被不道德的新疆棉

大陸輿論場,現在對於NGO與各種民團的本質有很高的警惕性了,知道只要從權力的光譜裡,摸索內在利益結構,就能揭穿國王的新衣,海水下的光屁股,與慈眉善目的綿裡針。

在陸媒廣為流傳的一篇,對「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的背景調查文章,讓大眾能一窺西方人權價值是如何在權力光譜中的利益結構裡運行。

簡言之,這個不受監督的歐洲NGO,金援來自「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這個「謹遵」美國務院外交政策的聯邦機構。弄清背後金主,即知BCI的政商利益結構,透視西方價值的商業化,與利益導向的政治底色。

這整齣「疆戲」,背後是不是存在美國棉與中國棉的商業競爭呢?

BCI以生產過程的環保與勞工權益概念,作為消費者選購的參考,不是不可以,但消費者更需要辨別的是產品材料的好壞。如果BCI標準排擠了其他判斷產品質量的國際標準,混淆了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甚至決定了供應商的取捨,也等於是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更糟的是,若BCI審查標準的尺度是政治風向,與未經核實的謠言,對生產端,供應鏈與消費者權益都是莫大傷害。最糟的是,BCI審查背後的藏鏡人,根本就是政治利益團體。

「價值」不但是一門大生意,也是操弄國際政治的工具,距離初衷,不只遙遠,還不時上演價值理念的自我反噬。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