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正觀點:跨越紅線,突破框架!

2021-03-30 07:00

? 人氣

圖為台灣制憲基金會舉行「制定新憲 、目標不變」記者會,基金會董事長辜寬敏(前排右二)出席。(柯承惠攝)

圖為台灣制憲基金會舉行「制定新憲 、目標不變」記者會,基金會董事長辜寬敏(前排右二)出席。(柯承惠攝)

打從人類有了群聚,進而形成社會開始,「規則」與「框架」就應運而生。而有些規則或律法經由民主程序產生,在社會上具有民意基礎與客觀普遍性,誠然為現代文明社會指點迷津,讓龐大社會得以繼續運轉下去。然而有些規則、框架,甚至是所謂「紅線」,則是在主觀上形成自我拘束、畫地自限,造成決策上的躊躇不前,顧此失彼,甚至喪失歷史機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身為一個四百年來由多元文明洗禮的移民社會,人們過去普遍對於政治議題採保守態度,藉以避免統治者的高壓迫害。這樣「自我戒嚴」的心中小警總並未於1987年7月15日解嚴令頒布後散去,反而繼續盤旋於台灣上空。

回顧過去三十年來,台灣由「經濟奇蹟」進一步躍升為「民主奇蹟」,台灣人民用無數的血與汗完成了一次次巨大的民主轉型。這樣的「突破」就歷史事實而言絕非單純「等待」,而是在各種不利主客觀因素下,以核心價值作為引領,進而找尋每一種解決方式,同時以「實踐」作為解方。可以確切的說,台灣有今時今日傲人的民主成就,憑藉的就是台灣人民不斷跨越紅線、突破框架而來。

1988年8月20日,為台灣「海外黑名單」全球奔走多年的陳翠玉女士不幸病逝於台大醫院。8月26日多位民主前人自發性為陳翠玉女士於濟南教會舉辦告別禮拜,場面肅穆莊嚴,除追思陳翠玉女士為打破不公義黑名單的崇高事蹟外,更象徵台灣人民將繼續反對「惡法亦法」的堅定意志。當林宗正牧師率領送葬隊伍行經中山南路時,林牧師臨時決定衝擊總統府,以行動表示反對黨國體制的壓迫。

當時,身為「進步婦女聯盟」重要成員,也同時是民進黨在圓山飯店創黨時幕後功臣之一的林秋滿女士,披著一身白色罩衫,上頭寫有「台灣婦女楷模」字樣,並走在隊伍最前頭,突然提起腳步狂奔越過公園路,讓正在引導送葬隊伍的台北市城中分局措手不及,情急之下只好呼叫總統府周邊憲兵鎮暴部隊出來阻擋。由於情勢緊急,許多憲兵根本來不及穿上鎮暴裝備,僅身著紅色短褲與白色汗衫就趕緊出來攔截。最終,眾人突破層層封鎖,抵達總統府前,也成功使反對黑名單訴求在社會上聲名大噪。1992年5月15日,惡名昭彰的《中華民國刑法》第100條進行修正,「海外黑名單」也正式走入歷史。這項台灣民主發展的重要成就,若沒有當年眾人的「突破」框架,恐怕仍要晚上許多年。

解嚴至今已30餘年,台灣的民主自由已有長足進步,甚至成為人民心中最重要的「台灣價值」已不容否認。但台灣由於現行《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框架」制約下仍然還不是一個正常國家。近來隨著台灣睽違15年的憲改議程即將上演,憲政問題又再度成為朝野關注的焦點。無論十八歲公民權也好、廢除考監也罷,都能讓台灣在民主化上更進一步,但在國家正常化上卻原地踏步。

有論者以為,由於國際環境混沌不明,掌舵者應力求穩定、維持現狀。然而,在中國統一大旗步步進逼下,若無「正常國家」主張之支撐力抗,「維持現狀」如何延續?再者,於2021年的今日,比起三十年多年前主客觀環境都大幅改善,何以三十年前可以高喊正常國家、正名制憲,甚至不惜為之走上街頭,如今卻僅將自身限制於「修憲」之中?試問,這是美國、中國所畫之「紅線」?抑或是作繭自縛的「框架」?

四百年過去了,台灣人需要做一回真正的自己,做一回命運與前途真正的主人,也值得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新憲法與正常國家!

*作者為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