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爭霸的第三隻眼:讀《中國贏了嗎?》

作者認為「中國對台灣是歸還,不是擴張」,這在台灣讀者看來會無比刺眼。(美聯社)

從歷史學分析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終將一戰、美國與中國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二○一八年十二月來台發表《注定一戰》新書,結束之前,他希望在座聽眾幫忙思索,把想到任何避免美中注定一戰的思路,隨時用電郵寄給他。

艾利森開創出「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論概念,從五百年來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的十六個歷史案例,發現只有四個和平收場,令他憂心不已。雖然他從歷史上看到這個悲劇,但他希望美國與中國的地緣政治角力能夠避免「注定一戰」的悲劇宿命。

全球地緣政治專家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也有同樣的關切。馬凱碩最近在台出版《中國贏了嗎?》一書,他呼籲美中兩大強國要有更深刻的理性,一旦發生戰爭將是大災難,雙方都需要用對方的視角來看世界。他書中的最後一句話反映他的心境:「最後的問題不是美國或中國究竟誰會贏?而是全體人類是否會贏。」

馬凱碩是印裔新加坡人,前新加坡資深外交官,從馬凱碩書中展現的戰略思考,可以看到新加坡已故領導人李光耀的影子。如同《李光耀觀天下》書中之語:「不論世界怎麼樣,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為新加坡是實在小得無法改變世界,不過,我們可以嘗試利用最大限度的有限空間,在本區域的巨樹之間穿梭。」

給台灣的「地緣政治三鐵律」

在美中兩強之間,台灣也要學習跟新加坡一樣在巨樹之間穿梭。書中與台灣最相關的是中文版序,馬凱碩提出「地緣政治三鐵律」頗引人深思:

第一,大國不會容許周邊有敵對勢力存在。他舉隸屬大英國協的格瑞那達為例,儘管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與英國首相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私下甚篤,但美國在出兵攻打格瑞那達之前不到十二小時才知會英國。

第二,大國的選擇總是以自身國家利益為優先。他說川普(Donald Trump)把台灣比擬為筆尖,中國大陸是堅毅桌,今天所有國家都會優先看待共產中國,畢竟過往的歷史證明「價值觀沒有國家利益重要」。

第三,處在大國周邊的小國必須掌握先機,時時保持敏感度。他舉加拿大為例,當美國施展「長臂管轄權」,要加拿大逮捕華為科技副董事長孟晚舟時,儘管加拿大極度不滿,卻不得不屈從於美國霸權,猶如修昔底德的名言:「強者為所欲為,弱者只能逆來順受。」

美中對峙、台海緊張情勢升高,台灣該如何安全挺過這場世紀惡鬥?在詭譎的地緣政治裡,小國要如何生存?馬凱碩提出「地緣政治三鐵律」。(天下文化提供)
美中對峙、台海緊張情勢升高,台灣該如何安全挺過這場世紀惡鬥?在詭譎的地緣政治裡,小國要如何生存?馬凱碩提出「地緣政治三鐵律」。(天下文化提供)

論述合理化統治手段,宛如中共外宣

他對美國的批判一針見血,但關於中國的觀察與研判,馬凱碩的論述就令人不敢恭維。尤其是談到中國的第四章〈中國是否是擴張主義者?〉和第六章〈中國應該成為民主國家嗎?〉,對於這兩章的問題,他的答案都是“NO”。

馬凱碩在第四章指出,中國在二十年裡可能成為世界最強國,但「還不是擴張主義的國家」。他認為中國要求台灣回歸不算是擴張;中國對南海宣稱主權,但仍讓他國有自由航行權。作者如此認知明顯昧於事實。如果中國無意擴張,中國何必在東非吉布地設立海軍基地?中國何必提出「一帶一路」戰略,還遍及歐亞非及拉美?中共十九大政治報告不就擺明說要成為「強國」,歷史上有從來不擴張的強國嗎?

馬凱碩在第六章的爭議論點更多,包括:「習近平很可能成為中國哲君」,只要做好政權接班,就可贏得百年馬拉松;中共是史上第一個讓五成民眾脫貧的朝代;比起前蘇聯的極權控制,中國人民有出國旅遊自由;中國如果是高壓黑暗的古拉格群島,中國人不會選擇回國,而是當難民;中國越強大,就越不介入他國內政;香港反送中運動是貧富差距與高房價問題。諸多論點合理化現行中共的統治行為,沒有民主制度照樣可以幸福生活,宛如變成中共大外宣的一環,顯然對中共統治本質的認知不足,甚至是過於天真了。

與台灣當前反中觀點格格不入

閱後掩卷之時,我腦海總是浮現一個問題:如果馬凱碩歸化為中國公民,拋掉既有的社會名望,甘願接受中共政權統治下生活,他還會認為中國人民最幸福嗎?

這本書與台灣當前反中主流觀點明顯格格不入。作者認為「中國對台灣是歸還,不是擴張」,這在台灣讀者看來會無比刺眼。從全球格局來看,馬凱碩是從美中兩強之外的第三隻眼,給予台灣這樣的小螞蟻建言,他若如此認同「弱者只能逆來順受」,似乎也就不必那麼卷帙浩繁了。

中國贏了嗎?──挑戰美國的強權領導
作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
出版:天下文化,2020年11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庭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