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法》修法挨批為前瞻建設鋪路!葉俊榮:牽扯比較明顯的是軌道建設

2017-06-22 15:11

? 人氣

內政部長葉俊榮22日表示,《看見台灣》某種程度也催生了《海洋管理法》與《濕地法》的立法。(資料照,顏麟宇攝)

內政部長葉俊榮22日表示,《看見台灣》某種程度也催生了《海洋管理法》與《濕地法》的立法。(資料照,顏麟宇攝)

內政部長葉俊榮22日在行政院院會報告「國土計畫落實推動情形」,葉俊榮坦言,導演齊柏林的紀錄片《看見台灣》,是國土三法當中《濕地法》與《海岸管理法》重要觸媒,依據《國土計畫法》,內政部將在明年5月公布全國國土計畫,109年直轄市與縣市政府也將公布縣市國土計畫,他強調,國土空間秩序推動過程,面對國家的動態發展,在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過程,所有計畫必須與國土計畫「具體銜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葉俊榮表示,102年已故導演齊柏林《看見台灣》上映,用空拍高度呈現給國人台灣國土面貌,紀錄片裡面也呈現台灣農地、海岸環境、環境敏感地區與城鄉發展現況,台灣國土開發背後有二股重大力量,一個是中央地方發展造成銜接問題,另一個是台灣在天災頻仍環境下的「國土承受度」,《看見台灣》某種程度也催生了《海洋管理法》與《濕地法》分別在104年與105年的立法。

《看見台灣II》預告片透過台達4K投影機於記者會大螢幕播放,呈現細膩的畫質與美感(圖 / 台灣阿布電影)
內政部長葉俊榮表示,《看見台灣》呈現台灣農地、海岸環境、環境敏感地區與城鄉發展現況。(資料照,圖取自台灣阿布電影)

葉俊榮表示,內政部因應國土三法的立法,共研議了21項子法,包括最近公布的濕地綱領、整體海岸管理計畫,最近也將完成「國土計畫白皮書」,同時也在修正區域計畫,解決國土保安需求,藉此保護優良農地與環境敏感地區。

葉俊榮:優良農地原則上不能土地變更,但國土計畫大原則下,仍有調整空間

為了建立國土新秩序,中央與地方政府必須密切合作,依據《國土計畫法》,中央必須在107年5月公告國土計畫,直轄市與縣市政府必須在109年公布縣市國土計畫,民國111年進一步把台灣國土的功能分區與圖示公布出來,為了讓中央與地方的國土計畫對接,因此,必須推動跨部門整合平台。

葉俊榮表示,未來國土秩序,必須按照國土計畫法做的4種分類。明年落實全國區域計畫後,包括地質敏感區域開發案都必須加強審核,而農委會清查全國優良農地後,為了保障台灣糧食安全,未來被列為優良農地之74到81公頃的農地,原則上不能進行土地變更,不過上述原則必須考量國家整體發展,會隨國家經濟發展需求滾動檢討,讓台灣的人居產業發展,集中在城鄉發展區,換言之,在國土計畫大原則之下,並非完全沒有調整空間。另外,針對海岸等海洋國土部分,海岸計畫目前就近岸與平均高潮線,其實都已經公布,大致的方向都已經有了。

《環評法》修法挨環團批 葉俊榮:仍有《國土計畫法》與《都市計畫法》把關

近日環保署準備針對《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法,讓環評回歸到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進行審查,引起部分環團反彈,環保署方面則不斷對外強調,除了《環評法》之外,仍然會有《國土計畫法》與《都市計畫法》進行把關,葉俊榮對此表示,國土空間計畫和其他審議機制,雖然精神雷同,但是不同觀念機制,「國土是強調整體,有全國國土計畫所以相互銜接性要建立,與個別開發行為環境審議不一定相同觀念,國土計畫是空間最高機制,會跟各部門機制進行連結。」

對於外界質疑,《環評法》修法是為前瞻基礎建設鋪路,葉俊榮表示,前瞻基礎建設嚴格講起來,牽涉到國土計畫大變動部分,並沒有這麼大,牽扯比較明顯的是軌道建設,軌道建設帶動都市計畫變更,即便如此,未來在計畫實施前,還是必須要從計畫內涵,與國土計畫對接,「我們必須要有積極心態融入前瞻計畫,等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內涵更具體後,相關計畫就與國土空間更具體銜接,包括內涵與審議機制,相關部會就有任務提出銜接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