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現代史上六次改變全球經濟的大災難:新冠肺炎危機啟示

2020-04-07 11:03

? 人氣

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醫院,病房內充滿感染西班牙流感的軍人。(U.S. Army photographer@wikipedia)

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醫院,病房內充滿感染西班牙流感的軍人。(U.S. Army photographer@wikipedia)

新冠病毒已經對美國和世界經濟造成巨大衝擊。這種衝擊最初體現在供應鏈中斷和行動受限上,而現在,影響迅速蔓延,人們開始自發或應政府要求進行「社交隔離」,學校等公共場所關閉,大家留在家中。各行各業都停工歇業。根據德國安聯保險公司(Allianz)顧問艾爾-埃利安(Mohamed El-Erian)的說法,「全球經濟突然停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次衝擊的規模和性質,歷史上沒有明確的先例。有些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未來一個季度的產值,降幅將比2008年至2009年經濟衰退最嚴重的那個季度還要更大。儘管如此,以往的大規模流行病、災難和危機事件還是能提供一些線索,讓我們了解將來可能發生什麼事、決策者如何讓局面好轉或惡化、以及可能產生的長期後果等。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本文從中總結了幾個主要的經驗教訓:

首先,政府和公眾永遠得在經濟穩定與公共衛生安全之間權衡利弊。人們越重視健康和安全,短期內要付出的經濟代價就越大,反之亦然。

其次,災難發生之初,決策者要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他們最初的反應往往是畏手畏腳或偏離目標,而且因為存在政治分歧,政府往往沒有及時採取更徹底的行動。

「我們領悟到:必須做到速度優先、分階段思考問題以及保持資訊透明度,至於這樣做的成本,放到以後再考慮。」亞當斯(Tim Adams)說。在「九一一事件」和卡翠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期間,亞當斯供職於美國財政部,現在擔任國際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所長。他說:「如果你行動遲緩,想制訂出完美的應對措施,就會失去寶貴的時間,而且不管你的應對措施多麼完美,總會有所遺漏。」

第三,災害往往會永久性地改變人們的習慣,受影響最嚴重的產業和地區可能需要多年時間才能恢復。卡翠娜颶風過後,紐爾良的人口下降了一半,雖然後來人口數量穩步回升, 但迄今還沒有恢復到颶風前的數量。 不過,就整個社會而言,創傷的癒合速度非常快,人類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

1918:西班牙大流感

雖然冠狀病毒不是流感病毒,但新冠疫情與20世紀的大規模流感相類似,因為它具有高度傳染性和相對高的致命性。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致死率最高,導致全球至少5億人被感染(占當時地球人口四分之一以上),死亡人數至少達到5000萬;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數據,當時美國死亡人數達67.5萬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