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資產竟能不減反增?理財顧問教你多元管理,穩穩累積資產!

2020-10-05 07:10

? 人氣

美股3日暴跌逾8百點,再次引發全球對股災的憂慮。(圖/Npr.org)

美股3日暴跌逾8百點,再次引發全球對股災的憂慮。(圖/Npr.org)

你應該知道的是:盡管台股一舉衝破歷史高點,年初因疫情爆發導致的連日崩跌,仍令許多投資人膽顫心驚,更別提至今仍有不少人默默抱著套牢的部位。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陳敏莉建議,做好幾個準備,你才有餘力在市場恐懼時大撿便宜,等待歡呼收割!

天災人禍總是讓人擔心、害怕,這是人類天性,也是造物者給我們發自本能的保護機制,讓我們對風險有警覺,藉此啟動腎上腺素和防衛機轉,以求保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只是人們的情緒一旦被挑起,在預期心理和傳播效應刺激下,往往會對危及全局的系統性風險,產生過度反應。觀察投資市場的歷史經驗,你會發現當人們過度樂觀時、股市會超漲,超漲之後又會回跌;相反地,過度悲觀則會出現超跌,超跌之後又會反彈。長期來看,市場行情會延著代表平均報酬率的趨勢線移動(如下圖)。所以當我們手上有股票型基金或股票型指數基金(ETF)時,遇到大跌行情,根本毋須太過緊張,投資者至少可有以下2種選擇:

CFP陳敏莉指出,標普500指數近來雖陷入震盪,但長期上揚趨勢仍未改變。(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CFP陳敏莉指出,標普500指數近來雖陷入震盪,但長期上揚趨勢仍未改變。(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選項一、緊抱不動,給既有投資部位足夠的耐心和時間

每一次股災都讓人害怕,但請記得:下跌一定會過去!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市場大跌,148個交易日後就漲回來了。從驚嚇中回頭檢視自己的投資,為什麼有些投資人會在大跌行情中出場呢?仔細分析,讓你無法、或沒有耐心等到反彈出現的情境,大致有以下3種:

投資標的發生非系統風險

1檔股票,這家公司因為本身競爭力出狀況、或是產業受到本次疫情影響,在殘酷的資本市場競爭中無法倖存,甚至下市!你的投資因此被迫出場!

這帶給我們的省思是:個股經營風險,你是否有能力判斷和規避?是否要轉換投資股票型基金或ETF?

2.錯估波動風險

每一種投資標的都可以從過去歷史,或是同類型市場,估算出它的波動風險。波動風險可以用標準差來顯示,未來投資年報酬率,約有68%機率,分布在距離平均值有1個標準差之內的範圍;約有95%機率,分布在距離平均值有2個標準差之內的範圍;以及約有99.7%機率,分布在距離平均值有3個標準差之內的範圍。

舉例,如果投資標的平均年報酬率是7%,標準差是15%,代表投資20年將有19年(也就是有95%機率)報酬率會落在-23%和37%(7%-15%×2=-23%,7%+15%×2=37%)之間。

那麼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股市大跌,你有一檔標的虧損若是20%,其實這個跌幅是落在「正常」的單一年度報酬率表現區間內。但是時間一旦拉長,平均報酬率仍會回到7%附近。只是當你看到單一年度報酬率是負20%時,你可能因為擔心、害怕股價會跌更深,因為心理受不了,所以認賠賣出。這代表你可能對投資標的的風險屬性不了解,或是你的風險承受度遠比原先設想的要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