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和國會先後就香港人尋求政治庇護的議題有新的動向。美國國務院9月30日公布,首度把香港納入難民分配的特定類別,讓他們有別於眾多的尋求庇護人士,可以在美國得到額外的援助。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則在10 月1日無異議通過《香港人自由和選擇法案》,要求行政部門為擔心被迫害、身處美國的香港人,提供「臨時保護身份」,加快讓他們取得難民身份。
這是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美國繼制裁11名中國及香港官員後,進一步提出具體支援香港的措施,美國國會亦蘊釀更多有關香港的法案,預料香港問題將繼續成為美中兩國之間角力的重點議題。
中國多次批評美國干預中國內政,強調反對任何外部勢力違法干預香港事務的決心堅定不移。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形容,美國國務院把香港首次納入難民接收計劃是「純屬美國人作妖」,批評美國不斷干涉香港內部事務,並稱「香港從來只是西方獲取各種利益的棋子,以為可以將香港命運託付西方,最後只會是南柯一夢」。

具體內容是什麼?
美國國務院9月30日的聲明中預料,未來一年會接受30萬名新的難民和庇護申請,當中預留1.5萬個難民配額,比2019年少三千人。
難民和尋求庇護者相異之處,是難民可以特別申請收留及安置計劃,獲得美國政府特別資助,有助他們在美國展開新生活。
這次特別之處是美國國務院首次表明,會把香港的難民列入特別配額組別,與古巴、委內瑞拉等的難民申請者一樣。
這項措施實際上可能只是幫助少數到美國尋求庇護的香港人,但卻是一個明顯的政治表態,揭示日後美國會如何處理香港問題。
與此同時,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在10月1日以口頭方式表決,無異議通過由民主黨議員馬利諾夫斯基(Tom Malinowski)牽頭提出的《香港人自由和選擇法案》(Hong Kong People's Freedom and Choice Act)。
這部法案將為身在美國、擔心返港後會遭到迫害的香港人提供「臨時保護身份」(Temporary Protected Status),加快審批香港人的難民申請,並且可以不受政府難民限額影響;同時重申,即使取消了香港部分的特殊待遇,將繼續讓香港享有與中國大陸不一樣的移民待遇,同時推動國際合作為香港提供難民地位的保護。
馬利諾夫斯基聲明稱,「2020年夏季僅幾周,中國政府便奪去了香港居民長久以來的言論及集會權利,違反了對世界的承諾,法案容許香港人避開審訊,讓他們在美國及其他想法相似的國家,得到庇護和享有自由,美國所得的將會是中國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