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大數據》表演場次增多了,票房產值卻減少了?她提製作3觀點:觀眾不進來,我就出去

2019-05-09 11:33

? 人氣

兩廳院8日邀集全國藝文團體、場館經營者,探討未來表演售票、行銷方向。左起:國家兩廳院行銷組組長黃文瀚、《PAR表演藝術》雜誌總編黎家齊、人力飛行劇團行政總監張寶慧。(兩廳院提供)

兩廳院8日邀集全國藝文團體、場館經營者,探討未來表演售票、行銷方向。左起:國家兩廳院行銷組組長黃文瀚、《PAR表演藝術》雜誌總編黎家齊、人力飛行劇團行政總監張寶慧。(兩廳院提供)

國家兩廳院日前公布2013至2018年期間,兩廳院售票系統售出之票券資料大數據分析結果,8日並廣邀全國表演團體、展演場館經營團隊,就報告內容探討藝術團隊未來策略。其中對於戲劇表演場次增多、產值減少現象,人力飛行劇團(下稱:人飛)行政總監兼製作人張寶慧指出,這顯示供需不平衡現象,呼籲當製造者大於消費端時,要反觀自己的作品,是放在怎樣的地位,是不是有競爭力或維繫觀眾的可能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家兩廳院日前公布6年售票大數據,其中戲劇類節目,再扣除如太陽馬戲團等非常態性節目後,2013年總場次為2312場,總產值為5.4億元,平均每場產值為23.36萬元;2018年總場次2875場,總產值6.3億元,平均每場產值21.91萬元,形成總場次、產值看似都增多,平均產值卻減少的現象。

場次增多、票房減少怎麼解?她提製作3觀點

對於場次增多、票房減少的情況,人飛行政總監兼製作人張寶慧就製作觀點指出,不得不面對的就是作品定位,首先是定位在作品還是團隊?他以人力飛行劇團去年製作的幾米音樂劇《向左走向右走》為例,因為幾米的知名度可能比人飛還高,要考慮的就是要定位在幾米還是人飛?再者是演出形式,包括製作費多寡,都要有效預估跟掌控,第三是要考慮成本回收。當以這3點製作觀點,進行校正跟調查後,可能可以有一點幫助。

張寶慧並指出,場次增多,產值卻下降,這面臨供需不平衡的狀況,對此他認為第一是要維持跟觀眾往來,第二才是開發觀眾,並呼籲當製造者大於消費端時,請審思要做的任何作品,要反觀自己的作品,是放在怎樣的地位,是不是有競爭力,或維繫觀眾的可能性。

20190509-兩廳院8日邀集全國藝文團體、場館經營者,探討未來表演售票、行銷方向。(兩廳院提供)
兩廳院8日邀集全國藝文團體、場館經營者,探討未來表演售票、行銷方向。(兩廳院提供)

張寶慧也談到,去年下半年起劇場票都很難賣,她前幾天看到媒體報導,今年台灣上半年進口量如常,出口量卻嚴重降低,代表外銷嚴重降低,她並反問:「當經濟指數出現嚴重危機感時,誰會想買藝文票券?尤其當我們藝術形態,都充滿某種藝術性、高冷議題時,在未來如此絕望的現在,誰想進去買票?」

兩廳院如何拚行銷?觀眾不進來,她就走出去!

張寶慧說明,現在賣票都是在保本,且製作成本節節高升,如果票賣不完要怎麼辦?對此,她指出,「觀眾不進來,我就出去」,人飛辦了很多講座,是想知道哪些人是觀眾、對這些事熱衷;如果一場講座留下3個人有保持聯絡,就會成為長期的觀眾,要去接近觀眾,知道他的習慣與期待。 

張寶慧強調,這年代沒有所謂行銷零預算,呼籲劇場一定要保留一筆錢,不是用來印DM、海報,兩廳院有超過5成票券是透過網路訂票,要改變媒介,去年她們劇團就花20萬預算下Instagram廣告,而對此她也說明,丟下去不見得有立即回收,但留下的印象,能不能變成別人記憶裡頭的識別度跟價值?這樣行銷的錢,某種程度上是有價值的。

行銷組思考不一樣!也靠臉書、關鍵字走近觀眾

兩廳院行銷組長黃文瀚則說明,如兩廳院內部,是節目組做好節目,並告訴行銷組導演是誰、有什麼演員、哪些特點,但此時常有思考不同的情況,如節目組可能很希望宣傳「國際共製」,但行銷組就會思考,台灣觀眾能不能馬上理解這件事?如果觀眾不能理解,那就沒有意義。

黃文瀚也說明,他們會透過臉書等社群媒體的後台,以及相關行銷軟體服務來抓取各個族群,在臉書上會按讚、追蹤的關鍵字,如喜愛爵士、親子類表演的觀眾,常按讚的關鍵字有太魯閣、溪頭、精品、露營風,喜歡爵士音樂的熟齡觀眾,有興趣的關鍵字則是威士忌、郵輪、行程。他認為,可以透過各種關鍵字,尋找可以行銷的方式或廣告合作的對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