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粽葉」算廚餘還是一般垃圾?1原因丟錯恐罰6000元

2025-05-29 12:42
粽葉屬於長纖維植物,故應歸類為「一般垃圾」處理。(示意圖/資料照)
目錄

隨著端午節將至,家家戶戶準備應景品嚐肉粽,不過吃完後,留下的「粽葉」、「粽繩」該如何正確分類,卻讓不少人傷透腦筋。環保單位近日密集發聲提醒,粽葉雖是植物,但因其「長纖維」結構不易分解,多數縣市明定應作為「一般垃圾」處理,若誤丟入廚餘桶,恐將損壞設備,最高還會被罰6000元。

多數縣市:粽葉屬「一般垃圾」 避免破壞處理設施

金門縣政府於官方社群發文指出,粽葉屬於長纖維植物,若進入廚餘處理流程,可能卡住絞碎機、阻塞堆肥機構運作,導致設備損壞,故應歸類為「一般垃圾」處理。此外,像是甘蔗皮、筍殼、鳳梨頭、椰子殼、榴槤皮、香茅草、牡蠣殼、貝殼等,也都因為材質堅硬或纖維過長,列為不可回收或不可做廚餘處理的特殊垃圾,需經妥善分類後交由清潔隊統一處理。

彰化縣環保局也呼籲民眾,吃粽子之餘別忘了分類落實,粽葉、粽繩一律不得丟入廚餘桶;至於未吃完的粽子內餡,包含飯粒、肉類、蛋黃等可歸為廚餘,而桃、李、芒果、荔枝等常見夏季水果的果皮與果核,也屬於廚餘範疇。環保局特別提醒,若垃圾分類不當,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0條規定,民眾可被處以新台幣1200元至6000元不等罰鍰。

新北市環保局也在官方粉專「新北i環保」強調,粽葉與其他長纖維植物皆不屬可回收物,亦不能列入廚餘。正確作法應是將其與家用垃圾一併打包,投入專用垃圾袋後交給垃圾車回收。若民眾不清楚分類細節,建議透過各地公所或官方社群查詢,避免因資訊落差而挨罰。

節慶期間清運時程異動 勿隨意棄置垃圾造成環境髒亂

除了分類規定,環保局也提醒民眾注意連假期間的垃圾清運時程。以彰化縣為例,5月30日埔心鄉將暫停收運垃圾,5月31日端午節當天,北斗鎮、竹塘鄉、二水鄉、溪州鄉及彰化市等五地,也將暫停沿線垃圾清運服務。為避免垃圾堆積腐敗、孳生病媒蚊蠅,環保單位呼籲民眾應事先查詢當地清運計畫,提前或延後出垃圾。

同時,氣溫逐日升高,濕熱氣候易使廚餘腐壞、產生異味,甚至吸引野狗老鼠翻找,影響社區衛生。若遇非收運日,應將垃圾密封妥善保存,切勿任意堆放於門前、騎樓、空地,否則不僅恐被罰,還可能成為蚊蟲滋生溫床。

環保分類細緻化 呼籲民眾提升資源回收意識

《廢棄物清理法》第12條明文規定,一般廢棄物的分類、貯存、排出方式須依照中央主管機關標準執行。地方政府也可根據實際處理設施能力,制定補充規定。未來隨著資源循環政策加嚴,節慶垃圾分類標準也將更細緻。環保局呼籲,民眾若有分類疑問,務必透過各縣市環保單位確認,避免誤踩法規紅線。

如需進一步了解各地清運時間或垃圾分類規定,請洽各縣市環保局官方網站、臉書粉絲專頁或撥打當地清潔隊服務專線查詢。 (相關報導: 這東西先別急著丟!回收對了「換超讚日用品」婆媽搶瘋了,兌換地點一次看 更多文章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