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  

約 512 項搜尋結果
今周刊2025年ETF策略論壇盛大舉辦,邀請金管會主任委員彭金隆(中)、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等多位貴賓與會,吸引眾多聽眾參加。(圖/今周刊提供)

台灣資本市場里程碑:主動式ETF掛牌,投資人布局關鍵指引

「進度安排」指的是在開始工作之前,先規畫好工作進行的順序,而這時需要的就是行程的可視化。(示意圖/取自jarmoluk@pixabay)

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趕工?想擺脫拖延症「只需簡單1招」立刻執行,從此事半功倍不再焦慮

100多公里寬的「黑水溝」,是全球海上貿易的命脈,然而這條通道,不只乘載無數國家經濟發展的重任,還是戰略屏障 。(示意圖/海巡署提供)

台海戰爭可能在何時爆發?專家曝影響習近平的關鍵變數,「沸騰的護城河」將成埋葬中國海軍的墳場

設立一個儲備基金,這樣經營若出現虧損,就不必設法找錢然後投入更多資金。(資料照/取自PhotoAC)

如何做好投資理財規劃?億萬富翁家分析師公開「5個成功投資經驗」,關鍵心法達到財務自由

「童年金錢歷程」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財富價值觀和未來的財務人生嗎?(圖/取自Pexels)

童年金錢歷程如何影響一生?從「拿到大筆遺產」到股市崩盤,他親身經歷揭示3個教訓

品質、股票評價和成長架構3個面向與它們之間的互動,是投資股票時不可不考慮的指標。(示意圖/取自Unsplash)

該怎麼選出潛力優質股?專家曝3大判斷妙招!選錯恐高估股價,做出差勁的投資

筆者認為,當創辦人評估是否應允他人享有「免稀釋股權比例」的特權時,應思考此讓利之舉在未來股權募資時,創辦人要如何補足並維持相同股權比例的股份,以履行該條款。(資料照/顏麟宇攝)

和朋友合夥創業「利潤該怎麼分」?股份可以轉讓嗎?商業律師曝合約該這樣訂:注意權利和義務

周刊報導指出,有外商來台投資綠能卻遭到黑道勒索。示意圖,與新聞個案無關。(資料照,台電提供)

媒體揭綠能外商遭黑道勒索「差點把命丟了」 經長郭智輝說話了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女生都選擇單身不結婚? (示意圖/取自pakutaso)

為何越來越多女性寧願單身也不想結婚?她道出背後原因:不知不覺就這樣了

為何台灣很多老公寓都不都更?(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老房子超多,為何許多人寧願當釘子戶也不都更?專家列5大關鍵,不只因為要付更多錢

交易者的操作應該像職業撞球選手那樣,也就是說應該眼光放遠,而不是只考慮眼前的這一桿。(示意圖/取自Pixabay)

只有5美元本金,40年後賺到身家上億!最強操盤手在股市成功獲利,全靠2大投資原則

盧市長出席西屯足球場啟用典禮後受訪表示,再次獲《今周刊》「最佳首長信任獎」,她認為民眾的信任是最高榮譽。(圖/台中市政府)

連二年蟬聯《今周刊》「最佳首長信任獎 盧秀燕感謝民眾信任是最高榮譽

竹市連續兩年獲頒「永續城市特優獎」,代理市長邱臣遠(右)16日親自出席領獎。(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竹市連2年奪「永續城市特優獎」 邱臣遠:延續十大施政藍圖打造安居科技城

「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16日公布調查結果,新竹縣連續4年獲非六都「永續城市特優獎」。(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揭曉 竹縣連4年獲非六都特優獎

高雄市榮獲「最佳高齡友善城市獎」、「經濟力特別傑出獎」、「環境力特別傑出獎」、「永續城市特優獎」及「永續創新-環境獎」等五項大獎,市長陳其邁率市府團隊出席領獎。(圖/高市府提供)

勇奪「最佳首長信任獎」六大獎 陳其邁:信任是施政基礎、打造世代共融城市

《今周刊》「第18屆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今揭曉,中信銀行14度榮獲「最佳財富管理銀行」大獎,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左)頒獎予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右)。(圖/中信銀行提供)

「信賴,不只是一輩子的」 中國信託珍視客戶託付 獲《今周刊》「最佳財富管理銀行」第一名等8獎 榮登最大贏家

小賈斯汀。(圖/取自pixabay)

從李奧納多、艾希頓庫奇到小賈斯汀都在投資:好萊塢明星用名氣換矽谷新創股權

中國瘋狂的蓋房子,表面上是滿足移入城市的人,但一群群的城市移民都在工地工作,根本買不起自己蓋的房子,反而是投資客展現了相當高的新屋需求。(示意圖/取自PhotoAC)

房地產泡沫化前有什麼前兆?投資大師索羅斯示警:觀察1現象是否出現

心理學家認為,不應該使用以前的考題來評估準備情況,因為過去的考題未必能完全反映今年的內容。(示意圖/取自PhotoAC)

學生愛靠考古題準備考試,心理學家卻反警告:這麼做弊大於利!

低利率和寬限期讓歐洲企業陷入困境,歐洲央行的改革行動效果因此受阻。(美聯社)

日本經濟為何有失落的十年?歐洲經濟復甦之路為何如此漫長?原來是殭屍企業造成的

賺價差很難有複利,操作有賺有賠,可是存股票卻能享受複利,股息再投入可讓你資產變大,複利靠的是時間,所以請你「現在」就開始存股。(資料照/陳明仁攝)

該買房還是買股票?專家曝想退休無憂,先選這1個

如何提昇職場競爭力的10項指標一次揭密!(示意圖/取自Photo AC)

為什麼有的人找工作特別容易?獵頭最愛的10種人才揭曉!快速吸引公司目光

盤點11種失去也無妨的朋友,快去看看身邊有沒有人上榜吧!(示意圖/取自Photo AC)

「失去也沒關係」的11種朋友!別浪費時間深交,快離開有害的關係

筆者認為,1920年代股市的主要特徵,並不是人們對於投機創新的狂熱追求,而是用債務堆疊投資、提升收益的作法。(資料照/美聯社)

新時代理念讓股價飆漲到公司收入的30倍!投機者群體湧入牛市,幻想擺脫貧窮成為暴發戶

荷蘭共和國的鬱金香狂熱在1630年代的荷蘭共和國,條件十分有利於突然爆發的投機狂潮。西班牙的軍事威脅終於消失,三十年戰爭初期中歐局勢動盪不安,導致荷蘭紡織品貿易旺盛發展,商業樂觀態度蒸蒸日上。(資料照/美聯社)

鬱金香是適合投機的商品?16世紀「鬱金香狂熱」風潮,一株球莖賣得比一棟房子還貴

孩子正處於叛逆期,應該多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而不是一昧責罵控制。(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國三兒離家出走,3天後在100公里外被找回!爸沒生氣反問1句話,最後結局翻轉超驚訝

想要財富自由,除了開源之外更重要的是「節流」。(示意圖/取自Photo AC)

27歲醫學院畢業,不當醫生去跑外送!他月花1萬2過極簡生活:目標35歲存3千萬提早退休

登山的走路方式重點,在於不過度依賴肌力,而是能巧妙的利用重力與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前進。(示意圖/取自pixabay)

爬山姿勢不正確小心弄壞身體!專家曝「登山、下山4重點」,照做能幫2關鍵部位減輕負擔

現在有很多人在走路時,會將腳踝與膝蓋的關節打直,而這種步行方式與踮腳走路一樣,都是憑藉肌力走路的方法。(示意圖/取自pixabay)

走路方式不對讓你隨時像在踮腳走路?專家曝「小心3動作」害你越走越累

住房權攸關基本人權,而非金錢遊戲。(示意圖/取自Pixabay)

房價飆漲買不起房,政府要負哪些責任?被忽視的基本住房權益,多數人都不知道

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左起)、 遠傳電信董事長徐旭東、 亞太電信董事長陳鵬17日出席遠傳亞太電信合併記者會。(柯承惠攝)

遠亞併闖關一年半 小股東提告添變數

很多時候早期胃癌都是在全身健檢時,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日常生活習慣一定要注意。(示意圖/取自photo-ac)

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上腹痛、胃酸逆流才照胃鏡恐已末期!醫師曝3種最NG生活習慣一定要戒掉

為什麼奶油外觀唯有明晃晃的黃色,才被視為「正宗」呢?(AP)

為什麼早餐奶油都是淺黃色?日本教授:很常見!5百年來牧場都這樣添加色素

貴賓合影:左起今周刊總編輯楊紹華、今周刊發行梁永煌、工業局金屬機電組副組長盧文燦、中華汽車協理廖景雲、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圖片來源/今周刊)

中小企業淨零意識高達九成,綠色運輸轉型勢在必行!IPCC:電動車減碳潛力大 六成台灣企業觀望中

蔡英文總統連續八年出席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總統府官網)

風評:蔡英文的自我檢討

筆者認為,大多數的業務都不曉得簡報後要做什麼,怎樣才能往成交邁進。(示意圖/Pixabay)

當業務不只是出一張嘴這麼簡單!世界銷售冠軍揭3個成功銷售技巧,是超級業務不願公開的秘密

玩股票1億元賠到剩50萬…退休體育老師悟出5大投資心法!(示意圖/取自pixabay)

體育老師「聽明牌」買股,將1億元賠到剩50萬!他悟出5大投資心法,谷底翻身賺回來

交往多久能求婚?專家建議2、3年內。(示意圖/取自pixabay)

愛情長跑越久,越容易分手!為何沒辦法步入婚姻,專家揭人腦祕密

施昇輝常對年輕人的建議則是:「好好工作,傻傻存錢,然後就買0056。」(圖/取自pixabay)

0050、0056,年輕人定期定額ETF選哪個好?施昇輝親授3大存股心法,這點想不通別想靠投資賺錢

他將5千萬資本變成10億元,親授4大投資獲利心法!(資料照/顏麟宇攝)

「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是不太可能的!他將5千萬資本變成10億元,親授4大投資獲利心法

一面感受徵兆、一面「操作部位」,即使跌股也能賺。(示意圖 / 取自Unsplash)

投資股票賠錢時該怎麼辦?日本股神親授14個獲利心法,股災來了照樣大賺

0056、00878、00900,存股該選哪一檔?(示意圖/取自Pixabay)

0056、00878、00900,高股息ETF怎麼選最賺錢?施昇輝親授3大存股心法,股災來了也不怕

《富爸爸,窮爸爸書中曾說:「窮人買支出(外帶S店的咖啡),富人買資產(0056)。」(圖/取自Pixabay)

每月只能存3千,如何靠0056滾出百萬退休金?施昇輝4步驟帶你規劃,有錢人也是這樣累積資產

董事長蘇慶福表示,他到餐廳一定會給服務員小費。(資料照/李艾庭攝)

有錢人都怎麼想?董事長自曝理財觀念,用餐小費給千元:千萬別被錢束縛

專家表示,說垃圾話可能影響比賽輸贏。(示意圖/取自PIXABAY)

講髒話就是壞小孩?專家曝「說垃圾話2大好處」,別再誤會愛爆粗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