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探月」見證歐中合作,美俄兩強成為雙方協力隱憂

2024-06-02 13:00

? 人氣

中國5月3日成功發射嫦娥六號,將首次從月球背面帶回樣本,推進中國的探月計畫。(美聯社)

中國5月3日成功發射嫦娥六號,將首次從月球背面帶回樣本,推進中國的探月計畫。(美聯社)

「這真是太令人興奮了!我們擠在人群中,看到大家都對此次探測任務如此關注,作為參與任務的科學家,感覺棒極了。」面對德國之聲的鏡頭,法國天體物理和行星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加斯諾(Olivier Gasnault)雙眼放光。他參與研發的氡氣探測儀,已經隨中國的嫦娥6號月球探測器於5月3日在海南文昌升空。加斯諾以及幾位同事在發射場附近的海灘上和眾多遊客一同觀看了火箭發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變軌機動後,嫦娥6號按照計劃於6月2日降落在月球背面靠近南極地區的阿波羅環形山。這並非中國的首次月球背面探測任務。早在2019年,嫦娥4號任務就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其攜載的月球車玉兔2號至今仍在月表工作。2020年,嫦娥5號任務則實現了在月球正面著陸並採集岩石樣本返回地球。

而此次的嫦娥6號任務,則是人類史上首次從月球背面進行採樣返回。而且,相比月球其他地區,南極地區被認為含有更多的太陽系早期化石,找到水的概率也更大。

加斯諾和他的同事們所研發的氡氣探測儀,有助於更好地了解月球土壤以及月表揮發物的遷移情況。由於太陽風轟擊等原因,月表土壤會釋放出氡氣。從工程上而言,具有放射性的氡氣比水蒸氣更容易探測。科學家相信,氡氣的遷移情況和水蒸氣相似,因此探測氡氣也有助於在月表尋找水分子。

研製時間緊張

在位於法國南部圖盧茲的無塵實驗室裡,加斯諾向德國之聲記者展示了一台用於地面測試的氡氣探測儀,其結構與安裝在嫦娥6號上的正樣設備完全相同。對於作為科學家的他而言,最大的挑戰莫過於「月表的氡氣實在太稀薄,每平方公尺每秒只能探測到一枚粒子」,因此儀器必須盡可能地增大探測截面積,總共安裝了8個阿爾法粒子感應器。工程團隊的馬東(Romain Mathon)則在一旁補充說,儀器也不能太大,必須符合中方伙伴提出的體積和重量要求。

這台看上去比微波爐略大的月球氡氣探測儀,並非嫦娥6號攜載的唯一一台歐洲科研設備。歐洲太空總署與瑞典空間物理研究所研製了一台月表負離子分析儀,用於探究等離子體和月面相互作用機制等基礎科學問題。歐洲太空總署行星科學團隊負責人卡彭特(James Carpenter)對德國之聲介紹說,他們此前已經為其他航天器研製過類似的負離子分析儀,因此在五六年前確定參與嫦娥6號任務後,能夠在「對於歐洲人而言非常短的時間內快速研製出適用於月球背面環境的設備」。

圖盧茲的工程師馬東也說,中國方面要求的進度非常快,月球氡氣探測儀的實際研製時間其實只有2019年到2022年之間的這一段時間,「工程上的挑戰相當大,當然新冠疫情也對這一切毫無幫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